第406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20(第1页)
武童试的考核项目虽多,但对江暮云这样常年苦练、基础扎实的武馆弟子来说,过程并不算漫长。
他沉着冷静地完成了拉硬弓、舞大刀、举石锁等力量测试,动作标准,力量充沛,引得场边监考的武官都微微颔首。
最后的骑射和步射环节,他虽因练习不足而略显紧张,但凭借着出色的身体控制力和稳定的心态,也顺利完成了所有规定动作,箭矢大多中靶,成绩虽非顶尖,却也稳稳达标。
当天中午之前,所有测试便已全部结束。
与文举需要漫长阅卷不同,武童试的成绩核定相对简单直接。
原本是需要3-5天出结果,但为了能让通过的考生及时准备下半年的武乡试,州衙门口今年会在考试当天的傍晚时分张红榜公布结果。
消息传回武馆,等待的众人都不免有些紧张和期待。
果然,傍晚时分,派去打探消息的师弟气喘吁吁地跑回来,脸上满是兴奋的红光:“中了!中了!咱们馆里去了七个师兄,有六个都榜上有名!暮云师兄也中了!”
武馆内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欢呼!这个通过率,远高于那些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普通考生,足以证明振威武馆的实力和张严教习的水平。
江暮云听到消息,一直紧绷的心弦终于松弛下来,嘴角忍不住扬起一抹如释重负的笑意。
成了!他拿到了参加武乡试的资格!
虽然“武童生”仅仅是一个资格认证,并非真正的功名,不能带来官职、俸禄或社会地位的实质性提升,身份上也远不如受人尊敬的“秀才”那般光鲜,但这无疑是迈向更高目标的关键第一步。
这意味着他半只脚已经踏入了晋升的通道,未来有了更清晰的可能性。
馆主张严得知消息后,也是满面红光,显得十分高兴。
这不仅是对弟子们实力的认可,也是对武馆声誉的一次有力提升。
他大手一挥,颇为豪爽地决定:“好!都是好样的!今晚我做东,包下醉仙楼一桌酒席,咱们馆里今天没活儿的,都一起去!给这几个小子好好庆祝庆祝!”
醉仙楼是海州城一家中档酒楼,价格实惠,菜色不错,是武馆众人平日里偶尔打牙祭常去的地方。
作为江暮云唯一的家属,邵庭自然也在馆主的热情邀请之列。
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醉仙楼二楼的雅间。
桌上很快摆满了丰盛的酒菜,香气四溢。通过考核的六名弟子自然是今晚的主角,被众人簇拥着、恭喜着,脸上都洋溢着喜悦和自豪。
江暮云也被师兄师弟们围着敬酒,他虽然酒量浅,但气氛热烈,也忍不住喝了几杯,脸颊微微泛红。
邵庭安静地坐在江暮云身边的位子上,面前放着馆主特意为他点的不掺酒的甜米酿。
他小口吃着菜,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为哥哥感到高兴的浅浅笑容,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江暮云身上,观察着他与师兄弟们的互动,眼底深处流转着旁人难以察觉的幽光。
哥哥离他的目标更近了一步。这是好事。
这意味着,哥哥会变得更强大,更有能力……也更能,牢牢地守护在他的身边。
醉仙楼雅间内,觥筹交错,笑语喧哗。
邵庭安静地坐在江暮云身边,脸上带着得体的浅笑,听着师兄们高谈阔论着未来的武举之路,心中却是一片清明,甚至带着一丝冰冷的焦虑。
哥哥成功了,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他由衷地为他高兴。
但……他自己呢?
他不能,也绝不甘心一辈子只做那个被江暮云小心翼翼保护在羽翼下的“体弱弟弟”。
他们现在的生活,主要依靠江暮云在武馆那份微薄的工钱和偶尔的补贴,虽然安稳,却捉襟见肘,未来更是清晰可见的天花板。
武乡试?那是一条远比武童试艰难百倍的道路。
振威武馆在海州城或许小有名气,但放眼全州,乃至整个行省,它不过是众多武馆中普通的一个。
江暮云将要面对的,是来自其他州府顶级武馆的天才、省城官方武学或大型私塾精心培养的精英、世代从军家学渊源的军户子弟,以及那些被富商巨贾用重金聘请名师堆砌出来的竞争者。
那是全省最顶尖武艺人才的残酷对决。
不仅如此,武乡试不仅要考“外场”的弓马武艺,还要考“内场”的策论兵法。
许多武艺超群的莽夫,往往就栽在这文墨之上。
而能写好策论的,多半本身文化底蕴深厚,出身书香门第或官宦之家,资源眼界远非平民子弟可比。
真正能做到文武双全、弓马娴熟又笔墨精通的复合型人才,凤毛麟角,无一不是天赋与资源叠加的产物。
江暮云,他们幼时虽一同启蒙,读过些书,但这些年他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武艺上,文墨一道早已生疏。
要在这短短半年内补上策论的短板,谈何容易?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名有实力冲击武举人的高手,需要巨大的投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好的弓马器械、补充气血的营养膳食、更高明师傅的指点、外出游历切磋增长见识的机会……这些都需要大把的银钱和人脉。
普通武馆的平民弟子,大多止步于武童生或武秀才,能更进一步者,背后往往都有家族或势力的鼎力支持。
邵庭的目光扫过桌上那些价格并不算昂贵的酒菜,以及师兄们身上洗得发白的练功服。
现实,冰冷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