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四合院:从傻柱徒弟开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章 酱料之争(第4页)

许砚秋深吸一口气,闻见食堂飘来的粥香,混着陈姐身上的机油味儿、老张头碗里的粥香,还有傻柱身上那股子说不出来的烟火气——这味儿,比任何秘方都金贵。

他弯腰拾起地上的问卷,把五个人的名字仔细抹平。

窗外传来许大茂的骂声:“红秋衣怎么了?

暖和!”可许砚秋没心思理他。

他望着傻柱的背影,突然觉得喉咙发甜——他知道,等会儿去刘主任办公室,师父准得拍着桌子说:“要改规矩?

成啊,先问问咱四合院的嘴答应不答应!”

刘主任办公室的藤椅发出”吱呀”一声。

王师傅的老布鞋尖抵着水泥地,把”破坏传统”四个字磨得锃亮:“当年我跟着鲁菜张师傅学厨时,他说一料不对,满锅皆废”

”王师傅。”傻柱突然把搪瓷缸往桌上一墩,茶水溅在刘主任的《食堂管理条例》上,”您说的鲁菜张师傅,当年教您颠勺时,可教过您菜是做给人吃的,不是供在祖宗牌位前的?”他抄起许砚秋塞过来的问卷,指节敲得纸页哗哗响,”陈姐说红烧肉加山楂解腻,老张头说酱肉少盐正好——咱食堂是给工人开的,工人嘴才是金标准!”

王师傅的山羊胡抖了三抖。

他盯着问卷上老张头歪歪扭扭的签名,突然想起昨儿打饭时,老张头端着碗绕开他的窗口,直奔许砚秋的灶台。

喉咙里的”规矩”二字滚了两滚,到底没滚出来。

”行,那就再试半个月。”刘主任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傻柱泛红的耳尖,又落在许砚秋攥得发皱的围裙角上,”要是投诉多过表扬”

”保证比糖饼还甜!”许砚秋抢着应下,被傻柱在桌下踹了一脚,疼得直咧嘴。

许大茂蹲在食堂后窗的煤堆里,鼻尖沾着黑灰。

他看着傻柱和许砚秋勾肩搭背离开,掏出揣在皮夹克内袋的玻璃罐——里面装着从副食店顺的普通黄豆酱,颜色跟许砚秋的秘制酱料差不多,就是少了股子让人心痒痒的香气。

”让你抢我风头。”他摸着后颈被许砚秋调侃红秋衣时起的疙瘩,蹑手蹑脚撬窗而入。

灶台上摆着六个青瓷瓶,标签写着”鱼香””豆瓣””香辣”,许大茂眯眼认准最右边那个,快速拧开盖子倒空,把自己的黄豆酱灌进去。

末了又往盐罐里多抓两把,指缝里的盐粒簌簌落在案台上,像撒了把碎星星。

”明儿让你尝尝咸得发苦是啥滋味儿。”他拍着皮夹克上的灰,临走前还踹了下煤炉,火星子”噼啪”溅在墙纸上,烧出个小黑洞。

”秋子!今儿的鱼香肉丝咸得能齁死耗子!”

”我家那口子说红烧肉咸得直灌水!”

中午刚开饭,食堂就炸了锅。

许砚秋系着围裙从后厨跑出来,正撞见陈姐举着饭盒,里面的肉片泛着可疑的白——那是没炒出酱色的黄豆酱才会有的颜色。

他心里”咯噔”一声,转身冲进原料库。

六个青瓷瓶整整齐齐排着,最右边那个的标签微微翘起。

许砚秋捏起瓶子晃了晃,分量比平时轻;凑到鼻尖一闻,豆香倒是浓,可缺了半分山胡椒的辛辣、两分糖稀的甜润。

他掀开柜底的红布,摸出藏在里面的备用酱料——这是他怕许大茂使坏,昨儿半夜偷偷多熬的。

”陈姐!

老张头!”许砚秋扯着嗓子喊,”都来后厨瞧热闹!”他抄起锅铲往灶上一磕,”今儿让大伙儿看看,正常的鱼香肉丝该是啥味儿!”

油星子在锅里蹦跶。

许砚秋左手抓着备用酱料,右手颠锅的动作比平时还利落。

酱色裹着肉丝翻出金边儿,醋香混着姜蒜香”轰”地窜出来,把围在厨房门口的人都勾得直咽口水。

”尝尝?”他把刚出锅的菜往陈姐手里一塞。

陈姐夹起肉丝刚咬下去,眼睛就瞪得跟铜铃似的:“哎呦喂!

这才是前儿那股子鲜溜儿劲儿!”老张头抢过饭盒挖了一大勺,腮帮子鼓得像仓鼠:“王师傅那锅准是被人下了药!”

许砚秋扫了眼缩在墙角的许大茂——他皮夹克的拉链没拉,红秋衣上沾着煤渣,活像块烤糊的糖葫芦。

晚霞把四合院的砖墙染成橘红色时,刘会计摸黑摸到许砚秋的杂物间。

他往桌上一放搪瓷缸,里面飘着茉莉花茶的香气:“明儿我带纺织厂的老宋头来,人家听说你这酱料神得很,非吵着要来考察。”他压低声音,”你那秘方才是真宝贝,可得收好了”

许砚秋应着,低头收拾灶台上的配方本。

墨迹未干的”鱼香酱:泡椒三斤、姜蒜各半斤”在台灯下泛着光。

他刚把本子锁进铁皮柜,就听见窗外的槐树叶子”沙沙”响——像是有人踩断了根枯枝。

他踮着脚凑近窗户,只看见许大茂家的后窗漏出一线光,映得墙根的野猫影子拉得老长。

(次日清晨,许砚秋掀开铁皮柜时,泛黄的配方本上多了道压痕,像是被什么硬物重重按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