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13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27(第2页)

至于将来,走一步看一步吧。

他相信,无论前路如何,他总有办法将哥哥牢牢地留在自己身边。

*

省城考场上,旌旗招展,气氛肃杀。

武乡试的外场考核,采用的是残酷的逐项淘汰制。

考生需依次通过拉硬弓、舞大刀、掇石锁的力量测试,以及骑马射箭、步下射箭的技巧考核。

任何一项未能达到标准,便当场黜落,失去继续考试的资格,三年的苦等与准备便付诸东流。

考场之上,呼喝声、弓弦声、马蹄声、考官喊名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汗水、尘土与紧张的气息。

不断有考生因力竭、失准或失误而黯然离场。

江暮云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翻涌,将全部精神凝聚于一点。他深知,自己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全力以赴。

拉硬弓环节,他深吸一口气,双臂肌肉贲张,稳稳地将一石五斗的强弓拉至满月,箭矢破空正中靶心!考官微微颔首。

舞大刀环节,沉重的镔铁大刀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劈、砍、撩、挂,招式沉稳有力,刀风呼啸,引得周围一片低呼。他额角渗出细汗,但动作丝毫不乱。

掇石锁更是考验绝对力量,他低喝一声,腰马合一,将重达二百余斤的石锁稳稳提起过胸,再缓缓放下,面不改色。

接下来的骑射和步射,更是惊险。

纵马奔驰中,需在颠簸中开弓放箭,考验的是人马合一的默契和极强的稳定性。

江暮云紧握缰绳,感受着身下骏马的节奏,在疾驰中连发三箭,两中靶心,一箭略偏,亦在有效环内。步射更是他的强项,凝神静气,三箭皆中红心!

每一项考核,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江暮云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每一次听到考官唱出“合格”二字,都如同听到仙乐。

当他终于完成最后一项步射,确认自己三项全部合格,获得了参加内场考试的资格时,他几乎虚脱,后背早已被冷汗浸湿。

但这仅仅是第一步。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短暂的休整后,幸存的考生被引入一间间戒备森严的考棚。内场考试,考的是策论。

考桌上,早已铺好了宣纸,备好了笔墨。

题目由主考官当场公布,多为结合时局,论述兵法要义、军事布防策略、边疆治理或治国安邦之道。

其目的,正是要考察这些未来的武官是否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清晰的逻辑思维和长远的战略眼光,避免选拔出只知好勇斗狠、不通文墨的莽夫。

这对于自幼习武、文化底子相对薄弱的江暮云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

他虽与邵庭一同启蒙,认得字,读过些兵书史册,但论起引经据典、纵横捭阖地撰写策论,远不如那些出身书香门第或有名师指导的考生。

考场内一片寂静,只闻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以及考生们或凝思或疾书的呼吸声。空气中弥漫着墨香和无声的竞争。

江暮云展开考题,凝神细读。题目是:《论当今海防之要策与将帅之选》。

他的心头一紧。

海州城临海,海防确实是切中时弊的议题,但他平日接触的多是陆上镖局武艺,对海战、船舰、倭寇防御等知之甚少。

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他回想起与弟弟邵庭平日的交谈,邵庭虽习医,但涉猎极广,偶尔会与他谈论古今战例、地理形势,其中便曾提及海防之重要。

他又结合自己在海州城所见所闻,码头的繁忙、水师的操练、以及偶尔传来的海上匪患消息……

他闭上眼,努力在脑海中构建框架。然后,他提起笔,蘸饱了墨,在宣纸上郑重地写下第一个字。

这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能与那个越来越耀眼的弟弟,并肩而立。

*

考试结束后的数日,是等待放榜的日子,也是最为煎熬的时光。

按照惯例,武乡试的结果将在省城布政使司衙门外张榜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