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摘取数论最后一颗明珠【二合一】(第3页)
何文彬显然不是头一次,被新生这么询问。
几乎没有任何迟疑,便给出官方回答,说话时脸上始终堆着温和笑容。
“目前徐教授暂时没有教学任务,不过你们如果经常去学校图书馆二楼的话,有可能会遇见徐教授。”
“但记得不要影响到徐教授,以及周围其他同学。”
“另外在特定的时间里,徐教授会进行讲座,届时院里会提前进行通知。”
讲到这里注意到大家脸上的失望,下秒顿时话锋一转提起件令人欣喜的事情。
“不过……”
“徐教授会出席后天的开学典礼,到时候就能见到。”
“谢谢辅导员。”那位新生激动应声。
然后也不再过多耽搁时间,满脸激动的,前往自己所在的宿舍楼。
而旁边被辅导员喊来帮忙的学长学姐,将这幕看在眼里也不由得心生感慨。
“咱们数院真是越来越像疯人院了,这届新生成绩几乎没有一个差的,不知道到时候会卷成什么样子。”
“还好吧。”
“我就不信,再卷还能卷的过徐神,人家当初暑假都坚持每天学习十八个小时呢。”
“太可怕了。”
就在燕大迎接新生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也正式通过官方渠道,对今年的杰青入选名单,按照相关规定在网上进行了如期公示。
包括所属单位或机构,以及项目名称。
正常情况下,普通网友并不会,专门去查看这些杰青项目名单。
都是参与了申请面试的人,才第一时间确认结果。
若放在去年,名单公布可能都不会有热度,最多被人发个帖子或在群里聊两句。
奈何和之前情况不同,今年还包括着徐铭的名字。
要知道。
徐铭在数学家大会上,获得首届陈省身国际数学终身成就奖,打破了多项记录为国内争光获得荣誉,本来应该被各大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才对。
但因忙着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徐铭选择让学校方面推掉了全部的采访。
对媒体来说,无疑是失去了一次热点话题。
现在突然找到这样一个切入点,肯定会进行报道。
指出徐铭入选杰青。
并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为研究课题。
几乎仅用两三个小时的时间,便登上微博热搜,引起网友们的讨论。
面对徐铭成功入选杰青,在大家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毕竟都已经担任燕大教授,可在注意到后面的项目名称后却颇为诧异。
国际数学家大会闭幕还没几天,谁都知道徐铭在一小时报告中,宣布要研究代数几何中的霍奇猜想,向千禧年大奖难题发起挑战,后面克雷数学研究所更是公开发布了正式的邀请。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看都相当于是,徐铭暂时停止对数论进行研究。
如此既然要申报杰青项目。
那应该填写代数几何领域中平展上同调,或者直接霍奇猜想才对。
结果却是重新回归了擅长的数论。
虽说哥德巴赫猜想,在数论界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但影响力可无法和七大世界数学难题相比。
以至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徐铭知难而退,被迫放弃了对霍奇猜想的研究。
在相关话题评论区,和不少交流群中,尽管很多网友对此做法表示理解,却也感觉到多少留有些遗憾。
“徐教授不是准备放弃数论了吗,怎么又要研究哥德巴赫猜想问题?”
“我觉得没啥毛病,数论皇冠上两颗明珠,都已经成功摘掉一颗了,剩下那颗孤零零的留着干嘛,刚好给哥德巴赫猜想画上圆满句号。”
“这还不简单嘛,肯定是霍奇猜想难度太高,徐神研究后觉得没把握。”
“太可惜了。”
“要是真能解决七大世界数学难题就好了,以后数学要学的内容都能多出几册。”
“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本来就是咱们领先,徐教授真能彻底证明的话是好事。”
“头一回见到,这么牛逼的杰青项目,估计也就徐神敢有这个底气。”
“徐教授擅长数论不假,但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猜想还是有区别的,估计没有个两三年时间,基本上看不到突破性的进展。”
……
正值晚上的西海岸,陶哲轩内卧室仍亮着灯。
自从决定研究哥德巴赫猜想,他每天忙到很晚,甚至还喊上了两位,从事数论问题研究的好友,共同攻坚哥德巴赫猜想最后的1+1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