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特级绝密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48章 沸沸扬扬(第2页)

九春母女俩应诺,并各自分头前去准备。

说到王副院长,这里也需说明一下:所说的王副院长,是位女性,年纪已近退休年龄,她的原身份是陈悦仙原独立师师部的机要秘书兼保健医生,是随同陈悦仙师长在抗战中一起脱险的两位机要人员之一,也是师长身边最为亲密的属下。陈师长退隐前,凭熟人关系将其推荐到了南宁的一家大医院,之后一路发展顺畅,如今已是该院的副院长。

半个小时后,一辆救护车奔驶在南宁通往柳州的路上……

救护车的车厢里,有司徒红陪同半躺着的陈红梅,像是专程护送病人的样子,而坐于副驾驶室的王副院长除了派车外还亲自前来护送。至于九春欧阳芳,则留守南宁,负责打理陈红梅的家,同时也是为了应付派出所上门来排查。

就在陈红梅转移走后的次日,果然派出所的公安人员上门来盘问,早已作好准备的欧阳芳便以原主人是自己的表姐,但已病故多年,现房子已留给自己居住之类的话予以搪塞过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安机关虽然排查出了多位前国民党军官的原配妻子和姨太太,但都未能取得与财宝有关的蛛丝马迹。最后,关于台湾派遣国民党特务来大陆寻找巨额财宝一事,因缺乏确切线索,只能暂停追查,然而,怀揣发财之梦的张处长和丁科长却心有不甘,他俩仍然私自暗查,总想着有朝一日取得重大突破。

俗话说,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不知是谁有意泄露还是无意泄露,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关于台湾派特务来大陆寻宝一事”便在广西柳州城大街小巷里传得沸沸扬扬,而且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喜欢谈论的热门话题之一。

这天下午,刚放下饭碗便自发来到书评苑喝茶聊天的人跟以往一样多,人们无非是聚集在一起说说话,听一听新鲜的小道消息,特别是近段时间里,最想听到的是“台湾特务寻宝一事”,希望还有后续故事。

说起书评苑,众人知道,解放前这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来此听评书的人大多是吃饱了没事干的好事者,他们在家里呆不住,最喜欢找个地方闲谈打发时间,而评书苑正好迎合了他们的喜好,故而能成为这类人聚集闲聊交换信息的最佳去处,自然就成了一些小道消息的汇集与散发之所。

可是,现在是解放后的60年代初,整个社会已是“不劳动者不得食”的时代,贫下中农片面地认为只有体力劳动才算是劳动,而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往往被认为是剥削者,那是要挨批判的。所以,说书之人只好停业,并另择他业。虽然说书这行不让干了,但场地仍在,于是,茶余饭后,人们往往喜欢自发地聚在此处聊聊天,久而久之整个书评苑就成了人们自发聚会的场所,其信息的交汇与散发地之功能依然存在。

“老妈子,今天有什么新消息?听说台湾派来的特务已被公安捉了个精光,那寻宝一事是否就没戏可唱啦?”

叫嚷的人是一个带着一脸坏笑且个头有些干瘪的四十七、八岁的男子,而那个被叫为“老妈子”的人则是个办事拖拉,连说话都显得比别人慢半拍的婆婆妈妈的老男人。

“有这事?!那特务寻宝不就没下文了吗?唉……太可惜了!”

听话音,此好事者是希望特务寻宝故事能延续下去,这完全是出于其探奇猎艳的癖好。

“就是嘛!若寻宝之事有头有尾的话,将来定是最好的评书素材,以后我们大家不就能在此评书苑里津津乐道地欣赏一番了吗?”

“谁说不是呢?恐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又没什么新鲜事了!”

“我看也不尽然。”

当众人有些失望之时,那个绰号叫“老妈子”的人才接上话。

“啊?老妈子,你言下之意是还有戏?”

“那还卖什么关子?快点说嘛!”

有人饶有兴趣地问,就有人奈不住性子地催促,而大多数人则是翘首以待。

老妈子嘿嘿一笑,端起茶杯喝上一口茶,然后装腔作势地说道:

“据可靠消息,台湾空降到大陆的特务并没有抓完,还有个别漏网之鱼,估计这寻宝故事还有戏可唱。”

“问题是要有确切的宝藏线索,不然的话迟早都是白搭!”

有接腔之人将话引到了寻宝的关键词上。

“若是有线索,我们这些人还坐得住?早他妈的寻宝去了!什么台湾特务,美国特务,日本特务,哪里还轮得到他们动手?”

干瘪男子的话音一落,众人一阵哄堂大笑。

“公共场所莫谈政*哪!莫谈政*!众位切记,切记!”

书评苑的主人老周手里拿着一把蒲扇突然现身,并强调性地提醒众人,似乎这是早就定下的不可触碰的底线。

干瘪男子起身笑嘻嘻地回应道:

“没有呀?我们大家谈的是寻宝,没有涉及政*。要不,你给大家说一说,是不是真有宝藏?你估计它会藏于何处?”

“对对对,老周,你这儿的信息灵通,给大伙儿说说吧,大家都对此事感兴趣,诸位,欢不欢迎呀?”

有人立即附和着现场煽情。

“欢迎!当然欢迎!”

于是,在场的人均鼓起掌来,场面后气氛相当热烈。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