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三十六章 人间第一流(第3页)
再提剑去问剑那幕后落子之人。
对他李子衿下手,可以。
对身边的人下手,不行。
锦衣少年剑客,双手笼袖,笑眯起眼看着那个问自己宗门名字的小木匠,回答道:“惊蛰时你不就晓得了嘛。”
焦元明撇撇嘴,又转过头继续忙活起来,嘴里嘀咕着:“什么嘛,一个宗门名字而已,需要这么藏着掖着吗?”
在少年木匠身旁,另一架木梯上,是他的父亲,中年男人停下手中动作,轻敲了下孩子后脑勺,训斥道:“怎么跟人家说话呢?我让你来是学手艺长见识来了,不是喊你跟老板顶嘴来的!”
训完自家孩子后,男人又低头去望向站在下面的李子衿,朝他歉意赔笑道:“李老板,抱歉抱歉。这孩子不懂事,还请您多多担待,我代他给您赔礼了。”
李子衿摇摇头,摆手说道:“言重了,童言无忌嘛,我不会放在心上。”
他觉得自己待在这里,难免让这些匠人不自在,便离开尚未完工的祖师堂,去往主峰上一处僻静悬崖,依山观景。
青山常绿,泉水常甘,好像自从自己确定在天涯峰建宗以后,能让自己心安之处,便多了一处。
曾几何时,那红莲业火中的太平郡郡守府,算作一处,早已不复存在。
后来走了一些山水,无定山竹林小院,又算一处。
再后来,坐过了仙家渡船,不夜山不夜城,能算一处。
金淮城飞雪客栈,算一处。
再然后,裁光山,悬空寺,两处其实算一处。
如今,少年心安之处,还有一处,便是这一峰上下,连个像样的木屋都没的天涯峰。
李子衿抬头望去,看着比主峰更高一截的顶峰。
他替那峰取名为——海角。
至于自己一直藏着掖着的宗门名字嘛,其实也没什么了不起的。
无非是两个字罢了。
剑宗。
————
川罗县县衙。
川罗县县令王海闻正忙得焦头烂额。
自然是那李子衿要在自家地盘开峰一事。
通常一座宗门的开宗仪式或是一个门派的立派仪式,都会有许多江湖中人、山上人慕名前来,而且若那座宗门的宗主本身家世显赫,江湖朋友众多,那么就会有许多天南地北的山上山下人前来观礼。
对于这些境外之人贸然入境观礼,川罗县县衙自然是需要安排人手,在城门处设置一个专门的临时关隘,任何前来观礼的家伙,不管是山上炼气士,还是山下凡夫俗子,都得经过这个临时关隘,被守城将领盘问一番,再将姓名、籍贯记录在册,如此方可放起通行入境。
而那些前来观礼之人,在来之前,都必须先以文书通知川罗县县衙,经由县令王海闻审阅一番,到时候交由临时关隘的守关将士或统隘长,由统隘长或守关将士验证来人身份。
若对方没有事先以文书传信川罗县县衙,那便不能放其通行。
此举乃是为了避免一些个浑水摸鱼的家伙,根本就不是什么观礼之客,只是冲着别人开宗立派,想要来城里趁机打家劫舍,毕竟人多起来,就混乱,混乱了,就不好管制。
所以基本上扶摇天下的世俗王朝也好,藩属小国也罢,都会在一些宗门的开宗立派仪式时,设立临时关隘,监测入境之人的身份,万一那人在自己辖境内犯了事儿,事后也好顺藤摸瓜,将其捉拿归案。
只不过,“开峰”仪式,便比开宗、立派两种仪式规模要小,也一般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存在。
大多数山上人的“开峰”,其实都只是整个噱头罢了,可能只为了收礼、或是求个名声,方便与周遭郡县的豪绅们做点生意。
所以当初那年轻人在县衙与自己签订了开峰条约之后,王海闻还以为那年轻人也多半只是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沽名钓誉之辈,打算凭借着开峰仪式来捞一笔银子,或是挣个名头,至于三年以后跻身金丹,怎么可能?
真当天上飞来飞去那些金丹地仙们,都是地里的大白菜啊?一挖一个准?
王海闻当时就强忍住笑,不想当场嘲笑那个看着还不错的年轻剑修,他努力让自己看起来严肃一点,正式一些,在签订完开峰仪式之后,也没把一个年轻人的开峰仪式太当回事。
这位川罗县县令有生之年,也算是曾有幸在岳父的介绍下,去过一座山上门派的立派仪式,亲眼目睹了一场山上仙师的盛事,好家伙,那叫一个张灯结彩,高朋满座,乃是真正意义上的“蓬荜生辉”,目之所及,皆是仙家酒酿、山上女修、仙家草药,就是视线随便一扫,也能看出那地方,处处都是神仙钱,当纸一样满地撒。
据说当时那座山上门派的立派仪式,耗费了整整一百枚惊蛰钱,附近的声名远扬的,山下的达官显贵,山上的剑修符修,走江湖的武夫豪杰,齐聚一堂,都是给那宗主助威造势来了。
可那位掌门是什么人?在立派之前,便威名远扬,是远近闻名的一位刀客,附近几座山头的妖怪精魅,给那刀客斩却无数,还帮助当地官府摧毁了数座淫祠,在朝廷那边也博得了官员们的好感,有广交江湖中的朋友,这山上山下助力颇多,如此才成得了立派之事,而且那位掌门,本身就出身于世家名门,祖上福荫极大,给了他立派之事相当多的庇护,否则哪有那么容易?
然而那名为李子衿的少年剑客,王海闻闻所未闻,俨然一个无名小辈嘛,竟然也学人家,来了一场开峰的豪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