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出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七章 剑过白龙江(第4页)

不知如此是否能够使剑招的威力更上一层楼。

然而这种尝试,做起来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他尝试了大半个月,出剑上千次,未成一次。

要么就是由于用力过猛,剑身承受的灵气太多,剑意太重,翠渠剑脱手而出,飞出去十数丈。

要么就是灵气与春风剑意之间不能相互平衡,不是前者压制后者,就是后者压制前者。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都不能发挥出李子衿理想中的效果,反而还会适得其反,影响剑招本身应该造成的威力。

又一次出剑失败之后,少年将翠渠剑插入地面一寸,以手柱剑,半弯着腰,流汗喘气,叹息一声。

江边吹着夜风的白衣少女取下头上那枚锦鲤簪子,拿在手中开始把玩。

听见身后传来一声叹息,红韶侧着身子,双手撑地,转过头去,问道:“师兄,怎么了?”

李子衿摇摇头:“之前不是跟你说过师兄学会了两种剑意么,我想要把新学的剑意融入旧的剑招中去,可三种东西,都完全不同,剑招、剑芒、剑意,这三样东西要想集中于一式之间,难如登天······”

几乎对剑道一无所知,只不过堪堪练剑数日的少女随口说了句无心之言,她歪着头疑惑道:“既然师兄不能把剑意融入剑招,那为什么不试试让剑招来融入剑意呢?如果三种东西不能一次性达成,师兄怎么不先只尝试两种,成功融合之后再往里面加入最后一种东西?”

那个一袭黑红锦衣的少年,猛然一滞,然后挺直身子,如同醍醐灌顶一般。

仿佛一语惊醒梦中人。

他激动道:“剑意不能融入剑招,就让剑招融入剑意,对啊,对啊,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呢,分明剑修出剑,都是先有剑招,后有剑意。我又怎么能一心只想着让旧的剑招来强行融入新的剑意,这般背道而驰呢。三样东西太多了,就该做减法,先忘记‘剑芒’,尝试着先出剑招,往里面慢慢加重剑意,熟稔之后,再灌注灵气,使剑芒出现。”

李子衿几乎立刻把翠渠剑拔出地面,眼神熠熠生辉,握剑之心从未如此坚定,脑中已经有了一条清晰的思路。

风中锦衣飘摇,少年双袖晃荡,随风猎猎作响,他闭着眼,现在脑海中“过”了一遍剑招,之后屏气凝神,心无旁骛,以身带剑,出剑不停。

第一遍,以恩师教导过他的最基础的十三中剑势,不夹杂任何外物,只是普普通通的剑招出手。

这一遍出剑异常流畅。

第二遍,李子衿牢记春风剑意的那一点“意”。

少年再度往身前递出剑招之时,意起,剑出,神到。

明明方才刮的是那西北风,可当李子衿蕴含春风剑意的一剑递出之后,白龙江边立刻就如同“无中生有”一般,刮起一阵东南风。

春风与春风对碰,融合,最后一起消散,捧起江边少年少女的青丝。

李子衿把握住这种微妙至极的“神”与“意”,扬剑挑空,面朝白龙江,递出第三遍剑招。

这一遍,少年才暗自往已经蕴含剑意的剑招之中,灌注了一口灵气。

这一遍,哪怕是已经出剑上万次的李子衿,也没有睁眼去看自己的出剑,为了保持着先前那份“意”和“神”,他只能闭着眼不断在脑海中反复体会那种滋味。

因此,一袭黑红锦衣的少年,错过了这一年天地间最美的一剑。

身后有飓风乍起,从红韶身边呼啸而过,若非少女身上穿着两件品秩极高的仙家法袍,在那一瞬间同时散发出无与伦比的灵气将她牢牢“按”在原地,恐怕她就会被那阵飓风平地卷走了。

下一刻,白衣少女目瞪口呆,看着那阵飓风横着刮过白龙江,感慨道好在这会儿是夜半三更,江上无船亦无人,否则那阵飓风,恐怕要误伤不少人。

江面上,出现了一道剑痕,如同那传说中真正的避水珠一般。

横跨两岸,长达百丈的白龙江,被一剑“斩断”,一分为二。

滔天巨浪已起,那两侧江水掀起的浪花,朵朵闪耀,激荡起无数星光,在少女眼中发亮。

那一剑,从白龙江的这边,径直被送往白龙江的另一边,横跨一条江水,最终飘散于对岸时,威力依然不散,差点将江边一片柳树连根拔起。好在那位不再驼背的俊美河神及时出现,在江的那边实战神力拦住了那一剑残存的剑意。

金丹河神,坐镇白龙江,当视为元婴境看待。

然而就连这个伪元婴境的河神,拦那意重如山的春风一剑时,也费了不小的功夫,感受着手心剑意的余波,被吓出了一身冷汗。若非他倾力出手,拦下这一剑,恐怕身后那座与郑国国祚同气连枝的南山,便要被这一剑拦腰斩开。

若真如此,恐怕小小郑国,就得要伤筋动骨了,吓死个人。

不知是哪位剑仙前辈在对岸出剑,剑意如此之重,竟能横跨白龙江后还有这般威势?

在河的对面,那个双眼紧闭的少年剑客,甚至已经不需要睁眼去看,仅凭自己所感受到的那股剑意,李子衿便知晓那一剑的光景。

他闭着眼,笑道:“成了。”

集剑芒、春风剑意、剑招为一体的一剑,甚至还有李子衿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剑骨,非是三样东西,而是四样东西融合在一招里。这一招终于在得到小师妹的一句无心提醒后,大功告成。

不是金丹,又如何?

此招比之剑仙的剑气,如何?

这一剑,意极重。

少年剑客,观春风,得春风,观山岳,得山岳。

这一日,鸿鹄州有“剑仙”随手一剑,可斩山岳。

剑过白龙江,斜吹两岸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