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剑过白龙江(第3页)
被那“李子衿”牵着逃出青楼的女子,捂着小嘴,惊疑不定。
那青衫背剑的家伙一边疯跑着,一边从怀中掏出一粒金锭,朝身后抛去,清了清嗓子,故意用低沉的嗓音大笑道:“在下替这位姑娘赎身咯!”
有路人乘车过巷,见了那一幕感慨道:“真是个傻子。”
初来人间的天上女子,约莫觉得路见不平行侠仗义是一件极其有趣,且有意义的事情。
见过了世态冷暖的茫茫众生,却只觉得那可笑而已。
早已看破人心的某些凡间神灵,冷眼看着那个传说中高高在上的“同类”,不免还有些幸灾乐祸。
只有那位被女子牵着手,匆忙逃窜的青楼女子,看着那个青衫背剑的侧颜,仿佛漆黑暗室里,终于渗透出一丝光亮来。
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观天地万物,众所不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愚者见愚。
而那位初来乍到的女子,好似生来就可以漠视那些横眉冷对与千夫所指,在冷眼与嘲笑中做着一些不被理解的“傻事”。
她相信终有一日,能够在这人间,哪怕是这样的人间,在这些人的眼中也能出现那幅景象。
拨开云雾,得见星辰。
————
李子衿和小师妹仿佛又回到乘坐春江渡船之前的日子。
行山蹚水,白日赶路,夜里休息。
岸上走得慢些,却也走得稳些。
师兄妹二人偶尔也会走到白龙江边,展望风浪少了许多的江水。
如今的白龙江,听人说换了河神,已经在江的两岸都修建上了全新的河神庙。
江上来来去去的小船变多了不少,也再没听说过江水里的虾蟹精魅掀翻渡船,凭借吃人来增长修为了。
可红韶却觉得,就这样从岸上走下去就很好,不必再去乘坐渡船了。
可能是因为从小就在水里生活,迟早会腻。也可能是上一次春江渡船被掀翻,给少女带来了不好的回忆。总之李子衿自然是不介意“脚踏实地”的。
毕竟来鸿鹄州之前,少年自己也几乎都是一个脚印一个脚印那样走过来的。
游历山河是如此,修行练剑亦是如此。
李子衿依然会在夜里守夜时用苏斛教他那门呼吸吐纳的功法,来汲取天地间的灵气,将它们纳入识海,化为己用。
如今培元境中期的修为,李子衿不由地想起在自己开辟识海,踏上长生路之前,曾在燕国北漠之中,跟苏斛的一番闲谈。
当时那女子曾言“以公子的天资,修行至洞府境,想必也就需要个一年半载吧”。
如今距离当时,的确已经过了一年有余,只是半载还未足够,不知“半载”足日以后,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突破洞府境?
少年暗暗想着,想着洞府境之后,便可以修行隋老前辈“无意间”教给自己的那门剑诀,李子衿有些跃跃欲试。
跟苏翰采这样真正的强者交过手之后,李子衿才知道如今的自己在剑道一途上,还差得很远很远,需得更加勤勉,才可以去做想做的事。
少年举起翠渠剑,闭上一只眼,眯起一只眼,持长剑直直指着远方那座高山,望着那挡住前路的高山之巅,把它看做一座凉国。
区区一座藩属小国,那一晚就可以对自己威逼利诱,若非苏前辈和斩龙宗那位龙霄真人及时出现,恐怕此事不好收场。
这还只是扶摇九州中,最不值一提的鸿鹄州当中最不值一提的几座藩属小国之一。
当初在与凉国国力差不多的郑国国境中,自己也由于跟乔鸿邈的争执,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前些日子,又在凉国好心被当成驴肝肺。再度置身险境。
行走江湖,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然而郑国也好,凉国也罢,都还只是世俗王朝中极其不值一提的藩属小国。
可自己面对他们,便已经犹如仰望一座大山,被压制得喘不过气来。
他年等自己面对那座大煊王朝时,剑指一座大煊京城时,又该是怎样一种感受?
还不够强,远远不够。
李子衿想着,便愈发觉得不能够休息,分明才练了一天的剑,刚刚入鞘不到一炷香的时间,他便又拔剑出鞘,挥剑不停,满头汗水。
红韶坐在江边,脱下靴子,晃荡着脚丫,脚掌拂过江面时,有微微寒意,提神醒脑。
夜里师兄不睡,师妹也不愿睡,硬要黑着眼圈相陪。
李子衿尝试着只将极其微小的春风剑意融入到自己的每一式剑招之中。
要在出剑之后,与敌人的剑交锋之时,把春风剑意融入到那一缕剑芒之中。
不知如此是否能够使剑招的威力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