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 地方官制(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黄宗羲,瞿式耜等人议来议去,觉得应该联合朱之瑜,一同说服林欲楫对取士的惯例进行改革,以改变科举蒋的现状.
哪想到,林欲楫为了防止夜长梦多,动作相当快,数日功夫内,拟定方案,指定内外帘官,全部搞定.
好在林欲楫考虑到这么多大儒在交州,不敢擅专,将黄宗羲,瞿式耜一帮人请去商议,共同修改方案.
黄宗羲,瞿式耜一帮人看到林欲楫的方案,不由得心里凉了半截.
林欲楫的方案,相比较以前的科举方式,还是做了一些修改.比如,以往的乡试,会试中,分为经义,实用文体写作,时务策论三场,所谓的经义,即八股文.只要八股文写得好,应用文和策问别留空白,就有机会被录取.
林欲楫好歹考虑到林纯鸿更注重官员的实际能力,将应用文体写作和策论的重要性提高了一点,规定应用文体写作和策论必须合格,然后才有资格被录取.至于名次,还是以八股文来定.
这点改动,岂能从根本上改变科举制度蒋的趋势?
黄宗羲,瞿式耜等人一百个不满意,坚决主**欲楫在考试内容,组织形式上做一些根本性的改变.
林欲楫哪里肯多事,坚决拒绝.
黄宗羲,瞿式耜无法,非常委婉地告知林欲楫:若科举制度继续这样延续,按照林纯鸿的秉性,非得另搞一套,最终科举将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中,儒学将逐步走向式微.
林欲楫不是笨蛋,马上意识到这种可能,心里也担忧不已.
不过,林欲楫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拒绝了黄宗羲等人的建议,不做任何更改.
林欲楫的想法非常简单:林纯鸿另搞一套,朝廷,士林的板子无论如何也敲不到他的屁股上;但是,如果他在交州对科举做了根本性的改革,不仅有可能会被皇上怪罪,还有可能被反对的士子痛骂.
孰轻孰重,林欲楫分得非常明白!
黄宗羲等人无法,只好去寻找朱之瑜,希望朱之瑜代表荆州对林欲楫施压.
正当黄宗羲,瞿式耜等人在交州焦虑非常时,林纯鸿突然颁布一条命令:有功名之士可授予官职,秀才功名,可直接授予从九品之职,举人功名,可授予从八品之职,进士功名可授予从七品之职;功名之士,取消禀膳,免粮等优待.
此令一出,天下皆惊.
按照大明旧制,官职极为有限,随着进士,举人,秀才的数量越来越庞大,有限的职位基本上都被进士和少部分举人所霸占,秀才和大部分举人要想等到空缺,非常不容易.
反观荆州方面,官职则极大丰富.就拿一个县来说,以往仅仅只有知县一人,正七品,县丞一人,正八品,主簿一人,正九品.其余的,最多还有典史,巡检数人,都是从九品.而林纯鸿对县级机构进行改制后,仅仅正七品,就有知县和监察令两人,至于从七品,包括安防局局令在内,至少有五人以上,其余正八品,从八品,正九品,从九品的,足足有将近百余人.
官员数量,一下子翻了几十倍!
绝大多数举人,秀才奔走相告,欣然至县衙登记,然后根据个人禀赋,授予不同的官职,开始从荆州财政中拿取俸禄.
当然,反对的声音也很强大.在改制时,林纯鸿通过强力搞官绅一体纳粮,一些田产丰富的举人秀才拼死反对,但在强力镇压下,没有搅起风浪.现在,林纯鸿再次明确功名之士一体纳粮,无疑断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念想.
他们虽然不敢公开行动,但是在报纸上含沙射影地痛骂林纯鸿还是做得到的.
此等嗡嗡声,林纯鸿也懒得理会.
授予功名之士官职,支持的声音远远强过反对的声音,一时之间,林纯鸿的声望大增,居然开始有举人,秀才在报纸上公然拍马屁.
此举,无疑是荆州的转折点,从授予官职令颁布开始,荆州开始加速融合士子阶层,将士子拉入荆州阵营.
荆州弱小时,大批量地引入士子,恐怕会对荆州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但是,现在荆州已经足够强大,再大批量的引入这帮士子,对荆州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了.
更何况,林纯鸿还面临着非常尴尬的现实:大明的识字率实在太低了.
刚开始时,林纯鸿在荆州,夷陵等府数县搞免费强制教育,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识字率由不到两成勉强升至三成以上.可是,当林纯鸿控制的地盘越来越大,林纯鸿突然发现,他根本就没有那么多钱来搞免费强制教育.
因此,除了荆州,夷陵等府数县外,其余县均量力而行,并没有推广免费强制教育.
识字率低下,致使林纯鸿很难找到这么多合适的人来当官.秀才,举人都属于知识分子,无论思想有多保守,总比大字不识的文盲要适合.
而且,据林纯鸿观察,能考上秀才和举人,基本上都是一时之人杰,其中的书呆子并不多,至于范进之类的疯子,更是万中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