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33(第2页)
走出几步,他才稍稍平复了心跳,低头看着手中那盒小小的香膏,又看向身边一脸无辜、眼底却藏着笑意的邵庭,心中又是无奈又是悸动,最终化作一声带着宠溺的轻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
两人在街上悠闲地逛着,买了刚出炉的鲜花饼,香气扑鼻,又尝了烤得外焦里糯的土豆,心情很是惬意。
正准备寻个饭馆好好吃顿晚饭时,前方人群忽然一阵骚动,传来惊呼声。
只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倒在路边,面色青紫,呼吸急促,身体微微抽搐,已然不省人事。
“不好!”邵庭脸色一变,立刻拨开人群冲了过去。江暮云紧随其后,警惕地护在他身旁。
邵庭蹲下身,指尖迅速搭上老妪的腕脉,神色凝重。
脉象弦硬而急,如按琴弦,是肝风内动、气血上逆之象。
在现代医学看来,这是典型的急性脑梗发作,在古代则被称为“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危重急症。
老妇人此刻已是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情况万分危急。
“暮云,帮我扶稳她!”邵庭声音急促却沉稳,迅速打开随身携带的小包袱,里面整齐排列着长短不一的银针。
他手法极快,抽出几根细长的银针,精准地刺入老妪的“人中”穴以开窍醒神,又在十个指尖的“十宣”穴快速点刺放血以泄热开闭,最后在足底的“涌泉”穴深刺以引火下行。
与此同时,他语速飞快地对江暮云说:“快小心背起老人家,我们得立刻送她去医馆!”
江暮云毫不迟疑,立刻蹲下身,在邵庭和周围热心路人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将老人背起。
有熟悉镇上的路人连忙指引:“前面路口左转,再走百步就是‘济安堂’!”
一行人急匆匆赶到济安堂。
医馆内,坐堂的老郎中恰好出诊未归,只有一个小药童在值守。邵庭也顾不上解释,急声道:“劳烦帮我准备干净的布巾、温水,老人需要紧急放血通络!”
药童见情况危急,也不敢怠慢,连忙按吩咐取来所需之物。
邵庭凝神静气,再次施针,在老人耳尖、指尖等部位施行放血疗法,动作娴熟,下针精准,每一针都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
江暮云在一旁紧张地看着,一边帮忙稳住老人,一边用布巾擦拭渗出的血珠。
经过一番紧张的救治,老妇人青紫的面色渐渐缓和,急促的呼吸也平稳下来,喉咙里发出一声细微的呻吟,悠悠转醒。
恰在此时,济安堂的老郎中也闻讯匆匆赶回。
他看到老人情况已经稳定,又听药童简略说了经过,目光惊异地落在正在净手的邵庭身上。
他行医数十载,自然看得出刚才那套急救手法是何等老练精准,绝非寻常学徒可比。
“这位小友,真是多谢你了,若非你出手及时,后果不堪设想!”老郎中上前拱手,语气充满感激和赞赏:
“不知小友师从何处?这般高超的急救之术,老夫佩服!”
邵庭谦和地回礼:“老先生过奖了,晚辈只是略尽绵力。”他写下后续调理的方子,递给老郎中过目。
方子以平肝熄风、化痰通络为主,用药精当,剂量稳妥,看得老郎中连连点头。
“晚辈先前在海州城的仁心堂和回春堂学过医。”邵庭如实相告。
“回春堂?”老郎中眼睛一亮,激动地抚掌,“巧了!老夫年轻时,也曾是回春堂的学徒!”
邵庭也感到意外,笑问:“竟有如此缘分?那老先生可认得吴镇邦吴老先生?他是在下的授业恩师。”
老郎中闻言,更是哈哈大笑,用力拍着大腿:“何止认得!吴镇邦那老小子,当年可是我的同门师弟!没想到啊没想到,今日竟在此地遇见了师侄!真是缘分天注定!”
救助一位危难老人,竟牵扯出这样一段师门渊源,众人都感叹不已。
不久,老妇人完全清醒,喝了汤药后精神好了许多。
她得知是邵庭救了自己,感激涕零,拉着邵庭的手不住道谢。交谈中得知,老妇人是附近“桃花村”的人,今日是来镇上买些花种,不料突发急病。
“桃花村?”邵庭对这个诗意的名字产生了好奇。
老妇人脸上露出自豪而温和的笑容,描述起自己的家乡:“是啊,我们桃花村,可是个好地方。村子藏在山坳里,外面的人不太容易找到。每到春天,满山遍野的桃花都开了,粉粉白白的一片,风一吹,花瓣像雪一样往下落,美得很!
“我们村口有一条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水清得能看见底下的鹅卵石,夏天孩子们都在那里嬉水。虽然村子不大,但邻里和睦,日子过得安静又舒心……”
邵庭静静地听着,脑海中仿佛浮现出那落英缤纷、溪水潺潺的宁静画面。
他心中微动,默默地将“桃花村”这个名字和大致方向记在了心里。待陪哥哥回栖霞村了却心事之后,或许他们可以一起去那里看看。
喜欢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请大家收藏:()快穿之人格补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