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32(第1页)
邵庭描绘的那幅未来图景,瞬间点明了江暮云心中所有的迷茫和沉重。
那正是他内心深处最渴望的生活——安宁、自在,只有他们两个人。
几乎没有任何犹豫,江暮云看着弟弟清澈而坚定的眼睛,重重地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发自内心的轻松笑容:
“好,我们离开这里。”
决心一旦下定,行动便迅速起来。他们商定,先回一趟栖霞村,那里终究是根,是父母长眠之地。
他们需要去祭扫,也需要将那间承载着痛苦,却也封存着最初温暖记忆的老屋稍作修葺,与过去做一个正式的道别。
然后,他们会在沿途慢慢寻找,寻找那个真正属于他们的可以安顿下来的地方。
当江暮云和邵庭一同向馆主张严辞行时,这位豪爽的汉子眼眶瞬间就红了。
他用力拍着江暮云的肩膀,声音有些哽咽:“好小子!就知道你们俩不是池中之物!这小小的振威武馆,迟早留不住你们!走吧,去闯你们自己的天地!”
他看向邵庭,眼神里满是慈爱和不舍:“小庭啊,照顾好自己,也看好你哥哥。有空常回来看看!”
江暮云和邵庭深深地向张严鞠了一躬。
他们心中充满了感激。当年他们如同两个小叫花子,衣衫褴褛、饥寒交迫地流落到海州城,是振威武馆收留了他们,给了他们一个遮风避雨的屋檐,一碗热饭,更给了江暮云习武安身的机会。
这里,是他们离开栖霞村后,第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
“馆主放心,我们一定会回来看您和各位师兄师弟的!”江暮云郑重承诺。
另一边,邵庭也向仁心堂的老郎中诚恳地请辞。
他没有提及任何关于哥哥或感情的缘由,只是平静地说道:
“老先生,学生学医,初心便是悬壶济世,解人疾苦。如今自觉学识尚浅,但已迫不及待想去更需要医者的地方,开一间小小的医馆,踏踏实实地为一方百姓尽些绵薄之力。”
老郎中抚须沉吟片刻,看着邵庭清澈而坚定的眼神,终究没有强留,只是勉励道:
“医者仁心,不在庙堂之高,而在济世之广。你有此志,甚好!去吧,若有疑难,随时可来信。”
辞行完毕,一切尘埃落定。
海州城虽好,终非故乡。
这里的繁华与机遇,终究不属于一心寻求安宁的他们。
他们的归途,在更远的山水之间。
*
清晨,薄雾尚未散尽,一辆朴素的马车已停在振威武馆门口。
拉车的,正是知府李大人赏赐的那匹神骏的西域良驹,而车厢则是江暮云花费积蓄精心改造过的,更加宽敞舒适,足以容纳他们简单的行囊和漫长的旅途。
江暮云将最后一个包袱放稳,跳下车辕,向身后送行的张馆主和几位亲近的师兄弟再次抱拳告别。
邵庭也站在车边,对着众人微微颔首,脸上带着恬淡的笑意。
没有过多的言语,所有的感激与不舍,都融在了这无声的凝视与郑重的礼节之中。
江暮云最后看了一眼这座生活了数年、承载了他们成长与悲欢的城池,深吸一口气,转身扶邵庭上了马车,随后自己也利落地跃上车辕,握紧了缰绳。
“驾!”
一声轻喝,马蹄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嗒嗒声。
马车缓缓启动,驶出了巷口,融入了朦胧的晨雾与渐渐苏醒的市井声中,向着城外的官道,向着未知却充满希望的远方,渐行渐远。
他们的新生活,就此启程。
*
马车行驶在官道上,车轮辘辘,节奏舒缓。
与当年从栖霞村仓皇逃出时那种慌不择路、无心风景的狼狈截然不同,这一次,他们仿佛是踏上了一段悠长的旅程。
路旁的景色在窗外缓缓流淌。春日融融,田野里新绿盎然,远山如黛,偶有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摇曳。
他们白天赶路,傍晚便寻一处干净的客栈打尖住店,再也不用担心被人当作叫花子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