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25(第2页)
“嗯,不慕名利,心性纯良,甚好。本官听闻,你兄长江暮云,武艺出众,此次也报名了武乡试?”
邵庭心中一动,面上依旧平静,应道:“回大人,正是。”
“好!”李大人抚掌一笑:“既然小友高风亮节,不愿受金银俗物,那本官便换一种方式酬谢。你兄长既志在武举,本官便助他一臂之力!”
他顿了顿,朗声道:“本官赐你兄长西域良驹一匹,以供其练习骑射,驰骋考场!另,赐精铁打造的长弓一把,雕翎箭两壶,镔铁点钢长棍一条!”
“这些皆是武乡试外场考核必备之器,望他勤加练习,莫负本官期望!”
这份赏赐,不可谓不厚重!
一匹好马、一套上等的兵器,对于寻常武人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之物,能极大提升实力和考场发挥.
这远比直接赏赐金银更能体现李大人的用心,也更能切中他们兄弟二人当下的实际需求。
邵庭心中了然,知府大人这是既还了人情,又巧妙地施恩,还将这份恩情与兄长前程绑定,手段高明。
他立刻再次躬身,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草民代兄长,叩谢大人恩典!兄长定当勤学苦练,不负大人厚望!”
李大人满意地点点头,看着眼前这个宠辱不惊、心思玲珑的少年,心中暗道:此子绝非池中之物,将来必有一番作为。
*
知府千金转危为安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海州城的杏林界。
邵庭这个名字,也成为了海州城医馆里的焦点。
最先做出反应的,是向来与官府走动频繁、消息灵通的“仁心堂”。
他们深知这位年轻学徒的价值——能解决连堂内老先生都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其潜力不可估量。若能招揽至门下,不仅能为仁心堂增添实力,更能巩固与知府大人的关系。
于是,在济世堂还在观望之际,仁心堂的请帖便已送到了回春堂,指名道姓邀请邵庭。
送帖的伙计态度颇为客气,却也带着几分大医馆的矜持:
“邵小友,我家老先生惜才,听闻你天资聪颖,于医道颇有悟性,愿给你一个机会。若你有意,可持此帖来堂内一叙,老先生会亲自考校。若能通过,或可破格收你为徒,得我仁心堂真传。”
这条件,对于海州城任何一个出身普通的医馆学徒而言,都堪称一步登天的机遇。
仁心堂的老先生,那可是培养出过数位宫廷御医的杏林泰斗!
邵庭接过那张印制精美带着淡淡药香的请帖,神色平静无波,既无受宠若惊,也无急切欣喜。他只是礼貌地谢过来人,表示会慎重考虑。
待来人走后,邵庭并未将请帖收起,而是转身走进了吴大夫的书房。
“师父。”邵庭将那张烫金的请帖轻轻放在吴大夫的书案上。
吴大夫拿起请帖,看清内容后,脸上瞬间写满了惊讶,甚至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他抬头看向邵庭,语气复杂:“庭儿,这是仁心堂的请帖?他们竟愿意给你考核的机会?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你怎么想?”
他深知,以仁心堂的资源和地位,对邵庭这样的天才少年意味着什么。
那是一条通往医学顶峰的捷径,是无数人梦寐以求而不得的机缘。他几乎以为,邵庭会立刻答应下来。
邵庭看着师父眼中那份混杂着惊讶、不舍却又真心为他考量的复杂情绪,微微笑了笑,声音温和而坚定:
“师父,仁心堂的平台确实更高,能接触到更多疑难杂症和珍贵典籍,弟子也渴望能学习更多,救治更多的人。”
他话锋一转,目光诚挚地看向吴大夫:“但对于弟子而言,授业恩师,唯有您一人。是回春堂给了弟子安身立命之所,是您不嫌弟子愚钝,悉心教导,从不藏私,才有了弟子的今日。”
“这份知遇之恩、教导之情,弟子永世不忘。弟子即便去了别处学习,心也永远在回春堂,您永远是弟子的师父。”
吴大夫怔怔地看着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徒弟,眼眶瞬间就湿润了。
他没想到,在这巨大的诱惑面前,邵庭首先想到的竟是这份师徒情谊,竟是回春堂的恩情。这份赤子之心,这份感恩之念,在人心浮躁的世道里,是何等的珍贵!
他激动地站起身,绕过书案,紧紧握住邵庭的手,声音都有些哽咽:“好孩子!为师没有看错你!”
他用力拍了拍邵庭的肩膀,情绪平复些许,语气转为郑重:“庭儿,你有此心,为师已是欣慰万分!但正因如此,你更要去!仁心堂有更好的条件,更广阔的天空,你的天赋不该被回春堂这一方小天地所局限!你去那里,能学到更多,能救更多的人!这才是大义!为师支持你去!”
虽然心中有着万般不舍,但吴大夫更清楚,雄鹰终将翱翔于九天。他能有如此重情重义、又不失志向的徒弟,已是此生大幸。
“师父……”邵庭心中微动,轻声唤道。
吴大夫摆摆手,重新坐回案前,铺开信纸,研墨提笔,神色无比认真:
“来,为师为你写一封推荐信!将你的品性、天赋、还有此次救治李小姐的经过,都详详细细地写下来!希望仁心堂的老先生们,能看到你的好!”
他下笔如有神,字字句句饱含着一个师父对徒弟最真诚的认可与最殷切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