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24(第1页)
自那夜在屋顶不欢而散后,邵庭对江暮云的态度便肉眼可见地冷淡了下来。
他不再像往常那样,在江暮云练功归来时主动递上温水,也不再缠着他问东问西,分享回春堂的趣事。
即便是同桌吃饭,他也多是沉默,偶尔江暮云主动找话题,他也只是淡淡应一两声,便不再多言。
江暮云心中又是懊悔又是无措,几次想开口缓和关系,却不知从何说起。
看着弟弟疏离的背影,他只觉得心口闷得发慌,却又理不清那纷乱如麻的情绪。他只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练武中,试图用身体的疲惫来麻痹内心的烦乱。
邵庭将江暮云的煎熬看在眼里,心中冷笑。
这个榆木疙瘩哥哥,是该好好晾一晾了!
让他费劲脑子去猜自己“心仪之人”到底是谁,让他尝尝患得患失、胡思乱想的滋味!明明小时候说好了要永远在一起的……
他面上不动声色,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回春堂的事务中。
*
这日清晨,邵庭刚踏进回春堂,便见师父吴大夫面色凝重,正急匆匆地收拾药箱。
“庭儿,你来得正好!快,收拾一下,随为师立刻出诊!”吴大夫语气严肃,有些催促道。
邵庭心中一凛,立刻意识到情况非同一般。他迅速而熟练地检查了自己的小药囊,补充了几味常用的急救药材,一边动作一边低声询问:
“师父,今日是哪家的贵人?病情如此紧急?”
吴大夫压低了声音,眉头紧锁:“是知府李大人府上的嫡出小姐!病了好些时日了,起初只是牙龈渗血,身上偶见瘀斑,近几日却突然加重,浑身出现大片青紫,面色苍白,气息微弱!”
“仁心堂和济世堂的几位老先生都去看过了,开了不少补气摄血、凉血止血的方子,却都……唉,说是‘血崩之兆’,已然危在旦夕!李大人爱女心切,如今是广邀城中医者,但凡有些名望的,都去会诊,我们回春堂也在受邀之列。”
邵庭收拾药囊的手微微一顿。
牙龈出血,浑身青紫瘀斑,进行性加重……这症状听起来,确实凶险,像是某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在古代,缺乏有效检测手段,很容易被归为“血症”、“血崩”之类,用传统的止血补血思路治疗,若不对症,确实难以起效。
知府千金,养尊处优,饮食卫生条件应是顶尖,细菌感染导致败血症的可能性相对较低。
那会是什么呢?先天性疾病?中毒?还是这个时代某种尚未被认知的血液系统疾病?
邵庭眼底闪过一丝锐利的光芒。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若能在这场汇聚了海州城顶尖医者的会诊中,看出旁人未能察觉的症结,甚至提出有效的治疗思路,必将引起仁心堂和济世堂的高度关注,这比他之前在小医馆积累名声要快得多,也有效得多。
风险与机遇并存。若判断失误或束手无策,也可能砸了回春堂的招牌。
但邵庭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有绝对的信心。
“师父,我们快走吧。”邵庭将药囊背好,神色平静,眼神却透着一股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和专注:“具体情况,还需亲眼见了病人才能判断。”
吴大夫看着自己这个最得意的弟子,在他脸上看不到丝毫慌乱,只有一种令人心安的冷静和锐气,心中稍定,点了点头:“好,我们走。”
师徒二人不再多言,提起药箱,匆匆出了回春堂,向着那座象征着海州城最高权力的府邸快步走去。
邵庭走在师父身侧,步伐稳健,大脑却在飞速运转,将已知的症状与可能的疾病一一对应、筛选。
*
知府衙门的后院,戒备森严,气氛凝重。
朱漆大门前,已有不少医者等候,皆是海州城各大医馆有名望的老师傅,彼此面熟,此刻却无人交谈,只沉默地站着,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焦虑。
吴大夫递上拜帖,门口的侍卫仔细查验后,才有一名衣着体面的侍女引他们入内。
穿过几重雕梁画栋的庭院,才来到小姐的绣楼。
楼内陈设极尽奢华,紫檀木家具、博古架上珍玩琳琅,熏香袅袅,无不彰显着主人家的权势与富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