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吾家病娇初长成22(第1页)
春去秋来,寒暑三易。
海州城的天空依旧高远,海风依旧带着咸腥的气息吹拂着这座繁华的港口城市。
码头上的帆船来了又走,卸下异域的珍宝,载走本地的物产;街道两旁的店铺换了些许招牌,却依旧喧嚣鼎沸。
振威武馆的演武场上,呼喝声比三年前更加沉稳有力,一批新的少年弟子褪去了稚嫩,而当年的青年们,则已成长为馆中的中坚力量。
三年的时间,足以改变许多,也足以沉淀许多。
三年前,江暮云踌躇满志地参加了武乡试,与外州府的精英同场竞技。虽拼尽全力,最终却遗憾落榜。
但他并未气馁,反而将这次经历视为宝贵的磨砺,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与差距。回到武馆后,他练武愈发刻苦,心性也愈发沉稳。
如今二十一岁的他,身姿挺拔如松,眉宇间褪尽了最后一丝少年青涩,取而代之的是青年人的锐气与担当。
他已是振威武馆公认的大师兄,武艺精湛,为人稳重可靠,深受馆主信任和师弟们敬重。
馆主张严曾以为,经历乡试失利,江暮云会选择去镖局谋个前程,或是投入军中博取军功,却没想到他依旧选择留在武馆,勤恳做事,真情实意地帮衬着自己。
这份心意,让张严颇为感动,甚至暗暗起了将来将武馆托付给他的念头。
然而,江暮云志不在此。
他心中那簇渴望通过武举正途出人头地、为弟弟搏一个真正安稳富贵未来的火焰,从未熄灭。
他只是在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机会。
另一边,三年前那个主动走入回春堂的少年,也已悄然蜕变。
邵庭从最基础的晒药、碾药、打扫做起,凭借过目不忘的记忆力、一点即通的悟性,以及那份远超年龄的沉稳和细心,很快便从一众杂役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吴大夫的青睐,正式收为学徒。
三年过去,他已成为回春堂年轻一代学徒中进步最快、最受器重的一个。
如今已能偶尔跟随吴大夫出诊,记录脉案,甚至在一些小病症上提出独到的见解,令吴大夫都时常啧啧称奇。
时值盛夏,海州城的阳光热烈而明亮,透过武馆院内老槐树繁茂的枝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蝉鸣声声,更添几分午后的静谧。
江暮云刚带领几位师弟完成一桩护送任务,将一位富家小姐安然送上来港的客船。他风尘仆仆地回到武馆,额角还带着未干的汗珠。
一进院门,他的目光便不由自主地被槐树下那道熟悉的身影吸引了过去。
邵庭正坐在树荫下的石凳上,微微俯身,就着石桌专注地书写着什么。
他穿着回春堂学徒惯穿的月白色细布衫,衣衫略显宽松,更衬得他身形清瘦单薄,仿佛海州城湿润的海风再大些,就能将他吹走。
三年时光,并未给他的身体带来太多强健的迹象,依旧带着几分病弱的苍白。
然而,他的容貌却彻底长开了,褪去了少年的稚嫩,显露出一种令人屏息的近乎昳丽的秀美。
肌肤白皙得近乎透明,在斑驳的树影下泛着玉石般温润的光泽。鼻梁挺直,唇色淡粉,下颌线条精致利落。
他低垂着眼帘,浓密纤长的睫毛如蝶翼般垂下,在眼下投下一小片淡淡的阴影。几缕墨色的发丝垂落额前,随着他书写的动作轻轻晃动。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截腰身,即便隔着宽松的衣衫,也能看出惊人的纤细柔韧,仿佛不盈一握。
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星星点点地落在他身上,仿佛为他周身镀上了一层朦胧的光晕。
安静,专注,带着一种与武馆刚猛氛围格格不入的、易碎又惊心动魄的美。
江暮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放轻了。
这三年来,他们似乎又回到了从前那般“兄友弟恭”的相处模式。
那夜清香楼后的混乱、惩戒、以及他独自在里间难以启齿的失控,都被小心翼翼地封存起来,仿佛从未发生。
随着他在武馆地位提升,收入稍宽,他们早已搬出了那间狭小的厢房,换成了同一屋檐下带有一个小里间的稍大屋子。
明面上分开了房间,但邵庭体弱畏寒,秋冬时节仍常抱着枕头钻入他的被窝,他也早已习惯性地将人搂住暖着。
他以为自己早已将那些不该有的悸动深埋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