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楚兵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997章 举国救援(第1页)

范阳郡。

燕山脚下。

尽管赵人在幽州、易州、沧州等地,都种植了速生林区,用以保障赵国子民的柴薪消耗。

但那种人工林木,岂能跟燕山这些老林子相比。

赵国的范阳郡守,在燕山南麓,一共规划了九个大型伐木区,

每年从这里拉出的柴火,足以供给近百万人的需求。

正是这些能源,才让大赵帝国幽州、沧州、易州等繁华之地,庶民、富户没了柴火的忧虑。

当然,柴山的管理,并不是从赵帝周云手里开始的。

早在东周先秦时期,中原民族对于山林就拥有了成熟的管理系统。

历史上,只要是王朝执行力正常,柴的保护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总体来说,赵国还是延续了过去的规矩,

公有林严禁滥伐,私有林部分自主支配,但毁灭就是大罪。

至于特定的经济林木,那必须绝对保护。

所以,自古进山砍柴,可不是啥玩意都让人砍。

根据地域不同,各村落的在规矩上,也有变化。

古代县官绝大部分还是干活的。

在一些资源紧张的村庄。宗族或乡绅,会组织对公有山林进行有计划的砍伐。

通常是按户分配,规定砍伐的区域或数量,避免争抢和过度砍树。

这个时候,外来户、贱籍等边缘人群,那就难了。

砍柴权利可能会受到极大限制,甚至被人恶意打压、欺辱。

吕公当年为何要把吕雉嫁给刘邦,真以为刘邦是个无赖,上门讨酒,最后抱得美人归?

任何看上去滑稽的事,背后都一条绝对合理的逻辑。

吕家作为外来户,不跟刘邦这个本地人物结亲,日子可是要遭罪的。

-----------------

“要说砍柴,还得跟我麻老三走。”

“这哪条路能行,哪条河能放木,我可是山鬼,还有比我更清楚的?”

燕山脚下有条小河,此时虽然河水结冰,但可以滑木。

田麻三一边吹牛,一边带着上百田家族人,率先完成了配额。

他们在上游放下了数百个木头,下方自有人拦冰河,将木头拉到自家围栏里去。

不少身强力壮的农户,挥汗如雨,

将前几日干好的木头,用锯子、斧头加工成一尺半的小柴。

赵国大军的后勤木柴都是有标准的,柴长一尺半,双藤条捆扎,每重三十斤。

这六十辆大车,每车大约一千斤,共计六万斤柴火。

麻老三等人算了算,送到河东郡码头,最后装船,估摸着能剩下五万斤。

如此他们每年三个月的徭役,就算是干完了。

五万斤听着不少。

实际上,也不过就是一千赵兵一个月的消耗量。

陇西大军有三十余万,光这柴火就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数字了。

“啥玩意,不送河东了?”

“姓田的,老子跟你说,这就算不送河东郡,这徭役也得抵扣啊!”

“就是,冰天雪地,咱们进山砍五万斤柴,可遭老罪了。你改地方,咱们也要算徭役。”

燕山南麓,

范阳田家的小砍伐栅栏营寨里,

上百田家族人围着田家管事,大伙群情激愤。

其实,当初送河东郡他们就有火气。

田家都在邯郸、邺城一带打仗,凭什么陇西的事,要他们朱雀将领田郡出力呢?

现在上头来了命令,这批柴火不去河东郡了,改道南下,送往清河郡。

河东路难走,所以抵抗的徭役多。

清河郡都是大路,官家很可能减少原本消除的徭役,这让田家佃户们很是恼火。

“大赵皇帝有令。黄河水患,范阳要全力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