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5章 余建山之谋(第1页)
“渭河渡口又来了粮草四十万石,目前关中大军存粮充足。”
“赵长安城已经建好二十四坊。刘忠武将军认为,七万民夫应该来凤翔、陈仓一带……”
“北漠道被西突厥切断。如今,金城、凉州赵军,已经算是驻守飞地了,只是陇关道即将打通,漠北道已经不重要了。”
雍州,
街亭,陇望山下。
赵军大营里,传令兵脚步声不断,来来回回的将关中各路消息,汇聚到大将军的面前。
讲武堂主簿团,会随时结合关中的情报,给予李信最好的判断。
街亭已经攻陷了!
赵楚大战中,在赵元始五年,正月二十六日,
赵国取得了陇西阶段性的胜利。
昨夜子时,就在赵军战旗与天穹繁星遥相呼应时。
值夜的士兵,激动的跑来帅帐,
满头结霜的须发,苦寒的夜晚,冷得像冰,但也难掩他心头激动,
‘街亭已破,五万楚军,伤亡三万,投降两万余。’
‘楚将余望山战死,楚人的旗帜被拔掉,陇望山从此归赵了。’
战鼓,震碎了西北大地黑夜的宁静。
陇西赵军,几个月血与火的洗礼,终于等来了这一场黎明。
从赵军九月决定出征,到元始五年街亭之战,先败后胜。
三万里疆土的赵人,等这场胜利已经太久了。
“自元始二年,咱们灭河北主力后,休养生息两年。不少楚人、梁人说咱们不能打了?这下终于能让他们闭上狗嘴。”
“就是,这场街亭之战,咱们就要告诉天下,赵军依旧是那支虎狼之师。”
“嘿嘿,要说还是少将军厉害,这打仗进退有度,余建山不是我家少主的对手。”
帅营里,数名太子东宫嫡系将领,吹牛打屁之际,
旅将李勇,双目凝重,在一张大舆图上,不停地标注各种信息。
长时间脑力劳作,李勇有些头昏烦躁,
但他却不得不坚持,很多人不知道,目前情况即将转入劣势。
良久后,
大将李勇对着尚未卸掉锦衣锁子甲,只是躺在卧榻上小舔的太子道,
“大将军,我们的情况很难了。黄河冰汛,数处位置决堤,魏州、博州、平原、乐陵肯定都要被淹,甚至清河、信都也可能受灾。”
“嗯……意思就是没了河北的支援呗。”主帅卧榻上,斥候出身的李信睡的很浅。
他翻身后,声音带着胸腔的气息,鼻音很重道,
“河北下游六七郡,要是本太子没记错,得安置了起码两三百万人。这特么还是大赵在册,以豪门大族的秉性,实际上肯定人口更多。”
太子李信,虽然不愿意过多关注文事,
但他有一大群忠心耿耿的武川主簿,还有二弟李安纵览全局,
基本上赵国三万里疆土的一切,李信还是了如指掌的。
且李信也一直认为,做事情就不可能十全十美。
按照父皇周云的说法,底下的人能出八分力,皇族都要他们供起来了。
“保守估计四百万,这些人如果皇帝救援,那所损耗的物资,不亚于一支百万大军的消耗。”
李勇身旁,在几个将领凝重的目光下,一个青年书生,说出了自己的判断道,
“臣的理解是,从今天开始,陇西战争不会再有大规模的支援,甚至说北疆的物资,都会转向黄河。”
睡,是睡不了。
太子有一套自己的歪理邪说:休息,是为了做事的效率更高。
但此刻,陇西大战略将要改变,太子李信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判断。
领袖的决断,往往比任何计谋都来的重要。
几个时辰前,武川嫡系的鹰信送来了消息,但那只有寥寥几句。
现在,关中大将军手里拿的,是赵国暗卫、影卫的详细情报。
‘元始五年,上元节前,梁国细作牺牲上千人,在魏州、博州挖开了三处决口,冰汛将会席卷黄河北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