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407章 无根浮萍?拉霍大少下水(第1页)

从“何谓港岛名流”开篇,旁征博引几个根深蒂固望族的发家史与核心资产领域,然后笔锋陡转:

“反观近日骤兴于舆论之某日籍人士小林天望君,声动香江,报章漫画一时无两,然遍查工商注册,其名下除一纸业与一家漫画周刊社外,竟无一砖半瓦之地产物业,更遑论涉足上市公司董事局之列!

资产几何,存疑甚深。

此等人物,何德何能与霍氏少掌舵霍震挺先生相提并论,共列名流?”

几家报纸的角度大同小异,如同几只看不见的手,同时拨弄着同一根心弦:小林天望?

不过是个花架子罢了。

昨日还觉得他风头无两,能与霍震挺掰掰手腕的人们,看着白纸黑字罗列的铁证,猛然惊醒。

茶餐厅里,挤满了匆匆对付早餐的打工仔。

油腻的塑料桌上,几份刚买来的报纸被众人传阅。“丢!原来是咁!”

一个穿着工装的中年男人,腮帮子被刚塞进嘴的菠萝油塞得鼓起,指着报纸含糊不清地嚷道,“以为那个小林天望有几巴闭,原来毛都没有一条!

连个董事都唔系,讲出来都笑死人!”

他啜了一口廉价的丝袜奶茶,语气带着被欺骗的愤懑和一丝释然,“早该想到噶,霍家咩根基?

佢咩根基?

虾米同鲸鱼点比?”

同桌另一个年轻些的伙计,翻着《星岛》的版面,眉头紧锁:“啧,搞咁大阵仗,又是新报纸又是漫画周刊,仲以为他几有米添……原来就是虚火。

霍生那串名单睇落去就硬过石屎墙,压都压死人啦。”

他心里闪过前几天在《亚洲日报》创刊号上看到的小林天望照片,那副从容自信的样子,此刻却显得那么空,那么不真实。

昨日谈论此人时带的那点敬畏感,如潮水般退去。

半山幽静别墅区的早餐桌上,一份《东方日报》被推到一位须发皆白的富商面前。

老者慢条斯理地戴上金丝眼镜,目光在霍震挺的董事清单上停留片刻,又瞥了一眼旁边标注小林天望的空格,几不可察地摇了摇头。

他放下报纸,拿起精致的骨瓷咖啡杯,对旁边的管家轻声道:“后生可畏,但根基未稳便急欲登台,此乃大忌。

小林天望这条过江龙,性子太急,我知道他的想法。

瞄准霍家斗,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与地位嘛!

霍家根深,岂是小风小浪可撼?而霍家只要真正开始动手,一只手就能把他按死在香江的海滩上……”

言语平淡,内心却已悄然对小林天望盖了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印章。

九龙城寨边缘逼仄的阁楼里,一个昨夜还兴高采烈和工友讨论《龙jup》多好看的小青年,此刻对着邻居借来的报纸,沉默地盯着那刺眼的“零”字。

原来这个小林天望也不是想象中那样“大晒”(了不起)的富豪。

他摸了摸口袋里省吃俭用存下准备去报刊亭买新一期漫画的几个硬币,一种淡淡的失望混杂着被报纸权威说服后的茫然涌上心头。

原来报纸上说的也不全是真话?

之前那么大的声势,竟然全是……假的么?

那种盲目跟风式的崇拜,瞬间矮了几分。

无论是市井喧嚣之地,还是华堂暗室,这轮铺天盖地的舆论轰炸效果立竿见影。

小林天望这个几日前在港岛民众心中犹如一颗耀目新星的名字,其高度在无数人脑海里急剧下坠。

仿佛昨日环绕其身的聚光灯骤然熄灭了大半,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根基浅薄的异乡商人身影。

那些关于《亚洲日报》如何锐意创新的谈论,关于《龙jup》如何颠覆传统的赞誉,此刻都被笼罩在“无根浮萍”、“空有噱头”的巨大疑云之下。

他的身份和地位,在港岛大众的集体认知中,仿佛被一把无形的钝刀子,狠狠削掉了一大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