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36章 给日本企业挖个巨坑!(第4页)

是的!

因为有钱人压根就不会坐公交车,港岛的公交巴士也都是私人运营,是要赚钱的,自然不会在这些富人区设点了。

富人们自己出入,全都有私家车,就算是偶尔没有开车出来,也都是做的士回去,怎么可能和普通人一起挤巴士呢?

所以……

郭琳娴走了十几分钟后,才到附近的普通住宅区,等到了一辆开往九龙的小巴。

这时的新华社驻港分社,地址是在九龙尖沙咀弥敦道172号3楼。

一路坐着小巴过来,路上郭琳娴很是体验到了一番,港岛市民们上班时的日常。

大部分的港岛民众,都是在工厂或码头上班,还有一些是在餐厅酒店当服务生。

写字楼里的白领,算得上高薪的职位了。

大部分是做金融或者外贸的,这时的港岛,已经开始初显世界金融中心以及自由购物中心的势头了。

许多国际上的大公司,都有在港岛设立分公司,作为亚太地区的一个总部。

所以,港岛的中环地区,写字楼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而握有港岛大量优质物业和地皮的那些英资公司,诸如置地集团和九龙仓等等,资产规模都非常的可观。

“港岛的街道,好多车,好繁华呀!”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车的郭琳娴,看着小巴窗户外川流不息的汽车,都有些看呆了。

直到司机提示弥敦道到了,她才回过神来,赶紧整理一下裙摆,然后下车。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内地才能发展得像港岛这样……”

下了车,郭琳娴按照地址,找到172号,往上朝着三楼走去。

这时的新华社驻港分社规模还很小,作为内地官方设置在港岛的一个新闻业务部门。

实际上,担任的却是实际上的内地发言喉舌的位置。

三楼不大,办公室只有五六个,此时已经到了上班的时间,来来往往穿梭的工作人员,从打扮穿着举止上,郭琳娴就能非常明显的分辨出他们是来自内地。

“这位小姐,这里是中国新华社驻港分社,请问你有什么贵干?”

一名工作人员,看到郭琳娴走了进来,便礼貌地用有些蹩脚的粤语问道。

郭琳娴虽然会多门语言,但是却并不会粤语,她愣了一下之后,便用普通话问道:“我是郭琳娴,我是来这里工作的,今天喊我来报道。”

“哦哦!那你跟我来,到梁社长的办公室去。”

工作人员领着郭琳娴往里去,而刚刚周围路过的其他人,便又纷纷议论了起来。

“这人是谁呀?穿着这么时兴,又口口声声说到我们这上班的。

该不会,咱们社现在也招港人了吧?”

“不应该的!咱们社怎么可能招港人,哪个不是从内地各个单位调过来的精英。”

“我看她的样子,还有说话的语气,像上海那边过来的啊!

我前几天给社长整理资料的时候,社长说过,最近会从内地上海翻译局那边,给我们翻译科这边调过来一个新科长呢!该不会就是她吧?”

……

说话的几名翻译科干部,脸色也都不怎么好看。

因为,他们前任翻译科的科长,在一次外出的时候,趁人不备偷偷跑了。

这可是非常严重的事件,社长梁威霖都因此受到了上面的处分。

而他们翻译科的这些普通干部们,就更是被梁社长狠狠的一顿批,怎么一个大活人都能跟丢的啊!

他们也委屈呀!

整个科室一起申请的外出,带头的领导就是他们的科长呀!

还不是科长说什么,他们就得听什么呀!

最后科长将他们给支开,自己跑了,他们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是的啊!

在内地的时候,这些能被调到港岛的干部们,一个个生活和身份都是相当优越的。

面对普通工人和农民的时候,走路往往都是昂着头,到哪都有一种人上人的骄傲。

可到了港岛以后,一下被这花花世界给冲击到,以往的所有骄傲,在这里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成为了他们自卑的来源。

绝大部分的到港干部,刚来的时候都会无比羡慕港人的生活,也渴望外面的这种花花世界。

所以,也就难免,少部分党性不强的领导干部,会被境外势力个腐蚀以及脱离队伍了。

……

咚咚……

社长梁威霖办公室里,他听到敲门声,头都没有抬,就轻声说了一声:“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