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24章 我都要把梦梦给带回来[三千好看加更](第1页)

编辑部里面传来的一阵轰动,立马让院子里的巴老、钟老和张光年三人,也都跟着激动了起来。

“咦?光年啊!看来我们今天来的正是时候呀!”

巴老摸了摸下巴,哈哈笑道。

“不过,能和《一代人》的精神内核比肩的文章,可不是随口喊喊就有的。”

钟老倒是更理智,他可不觉得,那么久都没有出一篇,偏偏他们来的时候就有。

主编张光年自然也不敢托大,笑着做了个请的姿势说道:“不管怎么样?您二位既然来了,这篇文章究竟怎么样?还是由您二位来评判一下吧!”

他请二老先进去,然后里面的编辑便迫不及待地将文章递了上来。

文章名《伤痕》,总共七千字左右,二十张左右的稿纸。

“巴老,这篇《伤痕》是……”

审稿的编辑刚想说什么,就被主编张光年给打断了,叮嘱他道,“不管你有什么话,都等二老看完之后说,不要干扰到他们的判断。”

被主编这么一说,编辑们顿时就赶紧将嘴给闭上了。

大家静静地等着,看二老在那一先一后的看着稿子。

巴老先看,看完可以被发表,什么样的文章,写得再好,也得给它退稿,不适宜在公开读物上发表,他们心里其实都很有数的。

像《伤痕》这样,如此直接的抨击了特殊时期,用这样的悲剧与遗憾,表达出人民对特殊时期的憎恨与痛苦。

这种情感的冲突,太直接了。

真要是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问题,别说是《人民文学》了,就是作协这边都交待不了。

于是乎……

在场的所有编辑,都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作协主席巴老。

主编张光年可以说是现场唯一没看过《伤痕》的,他听到大家讨论得如此激烈,赶紧也拿起稿子,快速的一目十行的看去。

巴老则是沉吟了片刻后,说道:“各位编辑刚刚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的。我们虽然一直都在寻找,能够反映和反思特殊时期的文学作品。

希望可以从文学上,对特殊时期做一个批判和总结。

但是这一篇《伤痕》的角度与笔触,太过于真实了。

刚刚我看的时候,这心都还跟着一起痛了一下。

由此可知,真有这样类似经验的读者群众们,看到这篇《伤痕》,该会是有多难受和共情。”

说到这里,巴老就又停了下来,看向一旁的钱老问他道:“钟书,你觉得呢?《伤痕》就是我们一直在寻找的作品,但是……”

“没什么但是的,巴老,既然我们一直在找这样的作品。现在这样的作品恰好出现了,为什么还要有这个顾虑那个顾虑呢?

我们不是说好了么?一定要在国内的文艺领域,树立新风,将过去的歪风邪气全都给净化。

出!这篇《伤痕》就放在新一期的《人民文学》,马上发表,越快越好。

你们怕什么社会影响不好,为什么会不好?

这篇《伤痕》,就是把大家的伤痕都给写出来了。

这又不是什么见不得人,或者大家不知道的事?

我们选出一篇文章来发表,还怕这篇文章的影响力太大么?难道不是应该越大越好么?”

一连串的反问,钱老也是很干净利落的将在场包括巴老在内的所有人,都给说服了。

“对!一定要发表。我等的就是这篇《伤痕》了,甚至,我认为之后所有对特殊时期进行反思的文学作品,都可以以伤痕为名,统称为伤痕文学了。”

终于追上大家进度,看完整篇《伤痕》的主编张光年,反倒是意气风发,非常果断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