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50章 哪有天赋,我全靠自己努力【三合一(第2页)

他成立燕京国际数学研究中心,已然打定主意要把徐铭拉进中心担任研究员,若届时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对国际数学研究中信影响力也会起到积极作用。

使之在国际上打开知名度,未来有可能成为像克雷数学研究所那样的顶尖存在。

徐铭听完两人的话,心里面到没有什么负担,更没打算现在就确定一小时报告的内容。

毕竟眼下他对代数多尺度解析筛法的改造,都还在进行中并未完成,更不要说彻底证明哥德巴赫猜想问题了。

另外他之前还答应了杨威总设计师,要帮忙优化新型隐身战斗机的飞控系统。

等燕大这边的事处理完,估计要去锦城几天。

接下来的时间,当这个话题暂时结束,空间内顿时陷入到一阵沉默之中。

大家忙自己的事情。

就这样。

又过去两个小时后,徐铭他们一行十多人,终于乘坐燕大的专车从机场顺利回到燕园。

正如田纲之前预料的那样,放眼望去门口已然聚集了不少媒体人员,甚至其中不乏印有总台标志的采访车。

不过为避免影响校内学生的正常学习,燕大方面并没有让记者进去。

仅在外面临时搭建了遮阳棚,并提供水和食物。

徐铭的印象还停留在上次机场,万万没想到这回人数竟差不多翻了数倍。

着实意外数学界的事竟也这么受关注。

下意识脱口惊呼道:“居然来了那么多记者?”

“除了你对国内数学界的贡献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你现在的年龄,这些对记者来说属于难得的好新闻,自然都想拿到你的第一手采访资料。”

张鲁平在车内笑着解释,对于文科新闻学相关的东西同样不陌生。

闻言徐铭则点点头表示知晓。

只能说如果把他在数论领域取得的成果,放在燕大数院的教授身上,那么证明孪生素数猜想受邀报告,或许不会引起太大的关注度。

最多被官方媒体报道。

但因为他的年龄,以及博士生身份,才引得如此多新闻媒体记者线下赶过来采访。

念头正停留在这里,耳旁又很快响起导师的声音。

“不然我给学校打声招呼,把记者都喊到一起,给你弄个小型记者招待会。”

“没必要这么大费周章,就直接在这里吧,露面聊几句也好让他们离开。”徐铭摇摇头开口讲出自己的想法。

他可不想每天学校门口,都有这么多记者在,时间长的话还会影响到校内的学生。

对于徐铭的提议,张鲁平自然没有异议,随即在车辆停稳之后便一起跟着下车。

旁边田纲和郑以中等人陪同。

这边的动作,自然立刻引起不远处记者注意,随着有人喊了一声迅速蜂拥而至。

“是徐铭回来了。”

待近前举起话筒后,纷纷提出问题。

“作为国内首个拉马努金奖获得者,请问你现在有什么样的心情?”

“恭喜你斩获拉马努金奖。”

“在研究数论的过程中,哪个瞬间是让你最感到突破和兴奋的?”

“你明年在数学家大会上打算分享什么内容,会是你获奖工作的延伸吗?”

“请问你在这么年轻的年龄下取得瞩目成就,大家都称呼你为天才,你自己是怎么看待天才和努力的关系?”

……

借助着燕大的安保人员维持住现场秩序,徐铭听完众多记者所提问的问题,在脑海中稍微组织下语言,从中挑选出几个问题进行回答。

“谢谢大家对我的支持,能获得此奖项我很高兴,这是对我工作的认可。”

“明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一小时报告,因为时间上面还比较充裕,我暂时还没确定要分享的具体内容,大家到时可以关注大会的报道。”

“至于大家对我的称呼,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只不过平时比别人稍微努力一点而已。”

他丝毫不觉得,自己的这个回答有什么问题。

毕竟单论每天投入在学习上的时间,根本找不到有谁能够和他相比。

能取得今天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凭足够自律,不断从学习中获得满足和成就感。

真要用简单几个字形容的话,大概就是天道酬勤吧。

他最终并没有在采访上耽搁太长时间,回答完大致问题便转身离开,到达数学科学院后直奔自己的宿舍。

尽管门口的新闻媒体人员,仍有些意犹未尽,但因进不去燕大校园只得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