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第2页)
李三江这阵子赚了一大笔,牛家三家出丧,都请了他去坐斋。
原本在听闻牛家仨兄妹几乎同一段时间都死了时,他心里是有些惴惴的,总觉得是因为自己上次的冥寿没办好。
可一来这仨兄妹在村里本就名声不好,二来仨兄妹家人最清楚他们到底是怎么死的。
人死前想着弄死他好赶紧解脱,可等人死后,他们这些小辈就害怕起来,生怕步了后尘。
就赶忙都来请李三江去坐斋,红封也给得很丰厚。
李三江就去了,斋事在同一天,一天赶三家活儿,这钱挣的,那叫一个舒坦。
然后,马上给自己曾孙一下子买了好多吃的喝的。
李追远屋里,零食是成柜放,饮料是成箱摆。
要不是他及时阻止说够了,怕是不用多久自己就能和村里张婶竞争开小卖部了。
这奶李追远并不爱喝,就带一点点奶味,主要还是糖精味儿。
不过,阿璃
李追远再次将手伸进口袋。
“别了,茶水给过了,都是没上班挣钱的,哪能再收你们的赏;再说了,不是已经赏过俩馒头片儿了么?”
“讲得真好。”李追远由衷道。
“谬赞了,你这孩子,眼睛没大事吧?”
“会好的。”
“那就好,叫什么名字?”
“李追远。”
“李追远,李追远,是一直姓李么?”
“不然呢?”
谭文彬意犹未尽地问道:“能再讲一段么?”
“讲不动了,得留着正午开正场。”
谭文彬点点头:“那我们等着。”
“哎,那可不用了,中午讲的也是这段,就是多注了些水,讲了讲李唐朝堂上的李渊李建成,再唠一唠洛阳城里的王世充,不听也罢。”
“那真可惜,那晚上呢?”
“一样的是这一段,水更多了些。”
谭文彬:“……”
“出来混口饭吃的,肚子里的货就这么多,哪能一咕噜全掏出来呢,再说了,这地儿也鲜有人能一天听几场的,有这闲工夫的,一般也没钱。”
李追远好奇问道:“余师傅,你是哪里人?”
“孩子,你是问我老家?”
“嗯。”
“我老家可真说不上来,爹妈走得早,自己打小就沿着这长江,从山城至荆楚再到这入海口,一年四季来回溜达。
按这么说,我老家,应该是在这江上。”
李追远脸上露出笑意,似乎听到一个很有趣的回答,但心里却默默沉了下去,因为他曾在柳玉梅那里,听到过一个相似的回答。
“天色还早,那我就再给你们讲一段吓人点的小故事。”
“好啊,好啊。”润生鼓掌。
“我喜欢听这个。”谭文彬激动地握拳。
余树开始讲起来了。
刚起了个头,李追远就听出了不对劲,背景在明末清初,主人公是个书生,坐船进京赶考途中船翻了落水,被一白姓娘子所救,书生对其倾慕,称呼其为白家娘娘。
不等对方继续讲下去,李追远就捂着眼睛吸了口凉气:“润生哥,彬彬哥,我眼睛好疼,带我回去喝药吧。”
要是其它事儿,他们俩现在肯定是不会走的,但涉及到小远的眼睛,俩人当即不敢耽搁,和那余树道别后,马上背着小远坐上三轮车往家赶。
回去路上,面对润生和谭文彬关切地询问,李追远选择说出自己的顾虑。
“哥,我眼睛不疼,我是怀疑那人身份。”
都已经讲到白家娘娘了,再说下去就必然会出现死倒,然后润生和谭文彬面色就会发生变化被对方瞧出。
这也是李追远装眼睛痛提前离场的原因。
听完李追远讲述后,骑车的润生发出一声感慨:“这是遇到同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