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举家抗战(第2页)
“通常来说,比我年龄大不了几岁的女士都喜欢人家叫她姐,这不显得年轻嘛!”
“那是对外人而言。咱们是自家人,哪能乱了辈份?!”
对于李家晚辈如何称呼自己,九春好像挺介意的。
“行行行,我恢复原来的称呼,仍然叫你姨。”
“这才像样嘛!”
于是,3人都笑了起来。
边吃边喝了一会儿后,陈悦仙问起了李承鹏的安置问题:
“承鹏,说说看,你投奔二姨的独立师,想干点什么?我现在也不知道哪些职位适合你?”
李承鹏答道:
“二姨,我以前是做文职工作的,并不懂得扛枪打仗。我想,若是到基层部队里从事文职工作还是能胜任的,只要是能为独立师的抗战出一份力,干什么都行!”
陈悦仙满面笑容地说道:
“那好,工作之事我来安排,到时你就等候通知吧!”
“好,我服从命令!”
李承鹏没有特殊要求,只能是按独立师的规矩办。
谈完工作之事,陈悦仙又问起了一些家事,李承鹏便边吃边说,将自己知道的家人之事一一作了介绍。由此,除了亲生儿子以外,陈悦仙对其他的家人都有了一些初步印象。
话说,龙爷的二儿子李承程(与翔凤王雅琴所生),他早年在学校里曾深受孙先生和父亲等革命党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思想的影响,大学毕业后已参加国民革命,此次在父亲的动员下,亦决定辞去工作到黎忠人将军的桂系部队参军。
龙爷的三儿子李承明(与“写芙蓉”陈悦仙所生)正在大学里读书,尚未毕业,对父母从事的革命事业和抗日行动非常敬佩,此次亦深受父亲的感召,毅然决定中断学业,并前往母亲的独立师投军效力。陈悦仙仅此一子,心里虽不悦,但既是作为总舵主的父亲动员之故,也只好被动接受。
龙爷的大女儿李承聪(与翔凤王雅琴所生)虽已嫁人,但受全国抗日救亡形势的影响及父亲的动员,也决定邀同伴一起赶赴黎忠人的部队参加医疗救护工作。
龙爷的二女儿李承敏(与“虞美人”张尤美所生)尚在中学里就读,因深受共产主义思想的影响和父亲的感召,思虑再三后,亦决定暂时中断学业,与一批同学相邀奔赴抗日前线,并参加了八路军129师的抗日救亡工作。
不久,龙爷陆续收到回音,得知已长大成为青少年的5位子女都以实际行动响应了抗日救国号召,由此而感到无比的欣慰。
为勉励儿辈们英勇杀敌,收复河山,他在回信中写道:“我送儿辈出乡关,杀尽倭寇方回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间处处有青山。”
在父亲的鼓舞下,5个儿女都积极地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实际行动中,他们在军中不畏困难、肯学、肯干,表现很好,而且始终未透露出自己父母的身份。
到了1938年3月,日军派出板垣征四郎、矶谷廉介的两大师团共约6万人沿津浦路一线向国军发起了进攻,桂军即调集12万兵力进行抗击,台儿庄战役由此打响。
战役中,桂军首领采纳了中共领导人“实行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相结合的正确战略方针,即以一部分军队在正面牵制敌人,而以主力运动迂回,从侧背攻击敌人的作战方法,在广泛的游击战争的配合下,给日军以沉重打击”的战略方针,以桂系军队为主力,在国民党各集团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部队的协同配合下,经过20多天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台儿庄大捷,并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
在此次台儿庄战役中,日军共伤亡2万余人,然国军自身亦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了近2万人,其中,陈悦仙的独立师共伤亡了一个营的兵力。
几个月后,武汉保卫战打响,陈悦仙的独立师配合第84军投入了战斗。经各作战部队的奋力抵抗,暂时迟滞了日寇的进攻锋芒。
8月下旬,日军开始反扑,至8月底,敌前锋部队已迫近桂系第84军和独立师的防御阵地。
此时的独立师,自历经台儿庄战役后兵员来不及补充,仅有两个团两个营的兵力,但全师官兵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反而一致表示要为国尽忠,誓死保卫大武汉,誓与日寇奋战到底。
陈悦仙师长大为感动,将剩余兵力整合后,仍编为3个团,然后开始积极部署作战计划。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