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全面抗战(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中外为之震惊,旋即引起了巨大反响。
李驭龙赞成西安方面的抗日主张,同时也希望该事变得到理性处理,并促成国内各势力的团结抗日。
正如李驭龙所期盼的那样,“西安事变”最终在中共方面、东北军与西北军、南京国民政府三方的和谈下得以和平解决,老蒋同意停止围剿红军,一致抗日,并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
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一经发布,便极大地激发了全国民众的抗日救亡热情,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由此初步形成。
国共两党携手合作才能结束内乱,这是抵御外侮,振兴中华之基,也非常符合梅花会组织的宗旨要求。梅花会总舵主李驭龙终于盼来了这一天,终于可以毫不犹豫地为抗战提供财力支援,必要的话,还可调集自己的独立师和各分舵会员奔赴到抗日的第一线杀敌报国。
然而,没多久,李驭龙又得知少帅亲送蒋到南京后被扣,还要被推上军事法庭审判。
对此,李驭龙又忧心忡忡,深思良久后,毅然给老蒋发去了电文。电文中竭力为张少帅求情,请蒋念及少帅之兄弟情与一心抗日救国之份上,对其一时冲动之举不予追究,并赦其无罪,以责其统领部队奔赴抗日前线作战,为国家杀敌立功。
随后,李驭龙又给李立君将军发去了电文,要其审判时尽量为少帅开脱,最好是走走过场,只问不判。若是真的给少帅定罪,将有损将军自己元老的声誉。
对于老部下的建言,李立君将军自然会认真听取,然在老蒋的干预下,最终又不得不给张少帅定罪。
审判之后,为了做好表面文章,老蒋授意国民政府赦免了张少帅,但仍交由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自此,少帅便长期处于软禁中,实际上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张少帅的最终处理结果定局后,令李立君大失所望,他一气之下回到了老家休养。李驭龙得知后,即亲往探望。
当问起审判少帅一事时,李立君透露道:
“初时,我致电少帅,对其发动西安事变是带有谴责之意的。担任审判长后,在正式问话前曾与他谈过,并对他有了较深层次的了解,既知道了他多次力劝老蒋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的良苦用心,同时也明白了他洗刷‘不抵抗将军’骂名的初衷。因此,庭审中对少帅无奈之下发动的西安事变带有同情感,并有意予以袒护。”
接着,李立君又激动地说道:
“说是审判,那简直是演戏,我不过是奉命扮演这幕戏的主角而已。少帅态度光明磊落,对话直率,无所畏惧。他发动西安事变,是反对蒋的独裁,谋求全国团结一致抗日,他问心无愧,有什么畏惧呢?当审讯张少帅时,张却反问我在湖口起义反对袁世凯复辟称帝之举是何行为,说如果这是正义的行为,那么,西安事变用兵谏的方式谏止蒋的独断专行,又何罪之有?他几乎把我给问倒了。我无可奈何,只得不让他再讲下去。当时国民党中央很多要人都是同情少帅的,主张赦免对他的处分,释放他。军法会审判处张有期徒刑十年,褫夺公权五年,实际上是准备把好人让老蒋来做。不料蒋以德报怨,表面上特赦了张,实际上把张终生禁锢。”
说到此,李立君面显不悦地自责道:
“我向来恶与蒋某人为伍,没想到此次审判少帅却无形中成了蒋的挡箭牌。惭愧呀,真是惭愧!到了这把年纪了还被蒋某人所利用,代蒋受过,现在想来,后悔晚矣!”
李驭龙劝道:
“审庭之事媒体已有报道,若非将军有为少帅开脱之意,岂容少帅跑题自辩,且越位责问?要我说,将军已尽力,再自责亦于事无补,不如听由之,毕竟世人自有公论!”
李立君叹道:
“老弟说得极是,事已至此,也只好听由之了!只是屈待了少帅,有失公允哪!”
两位至友在一起交换看法历来能敞开胸怀,直抒胸意,无需隐瞒自己的任何政治观点。
此后,李驭龙将关注的重点放到了国共两党的和谈上,期望两党在国难面前放弃任何成见,尽早达成合作协议,以携手共御外敌。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芦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面对此种局势,李驭龙以总舵主龙爷的名义立即召集梅花会各大分舵首领齐聚于上海开会。
某天晚上,5大首领都到齐后,龙爷正式开始了会议。会上,龙爷带着凝重的脸色,郑重地说道:
“诸位弟兄,把你们从四面八方召来开会,想必你们一定猜到所为何事?”
5位分舵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似乎明白地点点头。
苍龙舵舵主泣血追卢齐延率先答道:
“中日战争已全面爆发,总舵主此番召我们前来,肯定是为共商抗日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