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伏击之计(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这天上午8点半,第一行动小组组长田旺达与小郑、张进松3人正在康保县城临时落脚的某大院景观亭里研究分析最近所掌握的情报,欲从中找出伪军崔兴五部的中队长刘从武的活动规律。大家话还没说上几句,就有一位情报员脚步匆匆地闯进来,说是奉1堂堂主蓝廷光之命前来向张进松紧急通报最新了解到的情报。
情报员走后,张进松转述道:
“据报告,驻守在康保县的伪军崔兴五部中队长刘从武,带了20多人到县城郊外附近地区去催缴粮草,半个小时前刚出西城门。组长,这可是一个绝佳的下手机会,如何行动,你快部署吧?”
此情报非常重要,来的更是及时,对于第一行动小组组长田旺达而言,那是求之不得的事。故而,他临时调整了原有方案,当即命令道:
“这么好的机会,不可错过喽!这样吧,我们3人立即骑马出城去。到了城外,我和小郑去跟踪那队伪军,尽可能挑选一个有利于狙杀的地形埋伏起来。张进松,你则负责去通知2堂堂主田子阳,让他把接应小组调过来,配合我们行动小组打个伏击战,让刘从武自投罗网。”
“是。”
小郑和张进松应声后,即去做好出发的准备。
不到5分钟时间,田旺达、小郑和张进松已身着蒙古族服装骑马驰往西城门方向,不一会便顺利地出了城。
也许有人说城门口肯定有守卫搜查,身上要想带把手枪通过肯定不易,然而,现实中并非如此。自从抗日同盟军在北京一带被日军和中央军围剿,最后,连余部都被收编之后,原被抗日同盟军收复的几座县城又全都落入日伪军之手。由于没有抗日武装的威胁,各县城的守卫部队自然就放松了警惕,因此,城门口也就没必要再严格盘查过往行人了。
田旺达一行3人骑马来到城外第一个岔道口时,负责在此等候的情报人员小沈立即向张进松通报了刘从武一行20多人的去向,并说已有一位弟兄跟踪伪军的运粮队从右边那条路走,路上一定会给自己人做记号。
张进松当即对小沈交待道:
“你带田组长走右边条路,最好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地方伏击返回的伪军,我走左边条路,去通知接应部队前来与你们会合,尽最大可能干掉刘从武的催粮队。”
“行,田组长,那我带你们去。”
小沈立即登上马动身往右边条路走去。
田旺达转身对张进松嘱咐道:
“张进松,你快去快回!我等着你的援军呢?”
“放心吧,我们肯定能赶上这一战的。我走了,驾……”
从此地前往田子阳堂主接应小组临时落脚的地方虽然只有五里地,但往返一趟还是要花点时间的,所以,张进松不敢怠慢,他得赶紧走,才能尽快调来兵力,并配合田旺达组长的行动小组一同消灭刘从武及其伪军催粮队。
小沈带着田旺达和小郑沿着自己人留下的标记赶了有半个小时的路后,田旺达发现一条百米通道两侧坡地的地形非常好,故停下马,问道:
“刘从武若回城,这里是必经之路还是另有其他路可走?”
小沈答道:
“这要看这支催粮队是前往哪些地方搞粮喽。若走不远,这里肯定是返回的必经之路,若去得远,不必经此路也能返回城里。”
“这个地方真是一个绝佳的伏击之地。你们看,这一段路很像是雨水冲积剥落而塌陷成的峡谷地段,底下没有任何树木可遮挡,两则较陡,人不容易爬上去,前面又有一个拐弯,就像是个布袋口。我们的人只要埋伏于上面,将两头口袋一扎,困在里面的人就成了瓮中之鳖,我们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可惜的是,这样好的地形却不得不放弃而另想办法。”
听得田组长的赞誉,小郑突然来了灵感,故建议道:
“组长,在此设伏也不是不可以。但为了达此目的,我们得派人去其他的道路上捣鼓一通,吓唬吓唬他们,以迫使伪军运粮队不得不走此路,这样一来,不就正中我们设下的圈套了吗?”
田旺达细想了一下,又再次环顾此地形,微笑道:
“行!就按此计来部署。”
接着,吩咐小沈道:
“小沈,我们行动小组和接应部队就在此处设伏,你和前面那位负责盯梢伪军运粮队的兄弟要帮我们做一件事,以迫使敌人上钩。”
“需要我们怎么做,田组长,您发话吧?”
小沈猜不出田旺达说的是何事,故认为不如直接听从指令为好。
田旺达即附耳嘀咕了一通,并与他笑笑。
小沈听后,乐了,并笑道:
“组长,‘此乃诸葛亮智算华容’,妙哉!妙哉!”
说完,便掉转马头,告辞道:
“田组长,那我先走了!”
“能不能请君入瓮,就看你的啦?”
田旺达大声地对骑马而去的小沈喊道。
“放心吧,保证完成任务!”
小沈回了一句话后,便“驾……驾……”地挥舞马鞭驰骋而去。
看着小沈离去的背影,小郑问道:
“田组长,小沈说的‘华容’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