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1章 徒步梅岭古道(第2页)
龙爷和蔼地阻止了他,说此行是为了勘察地形,为日后出兵北上作准备,叫他要保密,不可声张。同时,要求他提供4匹好马作为脚力,勘察结束后即还回来。
杨连长绝没想到上级要他无条件地服从李将军的命令竟然是只提供几匹马的简单事,乐得他一个劲地点头表态道:
“好好好,我立刻命人去牵来,将军请稍候!”
不到5分钟时间,4名士兵各人牵来一匹马来到杨连长面前,将马匹交给了李将军一行人。
上马之后,龙爷打了一声招呼即骑马而去,光子转了一下马头,叮嘱杨连长道:
“轿车停你这里,可要给我看好了啊?”
“好嘞,放心吧!”
杨连长保证道,并看着李将军一行4人扬长而去……
且说,李忠管家领着龙爷、强子和光子骑马来到梅岭古道山脚处,便让大家先下马休息一会,并说,接下去要徒步沿着梅岭古道走。
既如此,那牵马拾级而上就变得很不方便了。为此,强子和光子便各自牵了两匹马找到临近一个小村庄,将马暂时托付给一户村民看管,给了他一个银元作为托管费,并说好了当天会来取的。
此次上山,除了强子和光子各背着一个行囊外,龙爷和李忠管家都是空手的,所以走得并不会很吃力。
李忠管家年纪虽大了,但登山并没有托大家的后腿,相反,他还一边爬山一边介绍起之前留下的印象。
“梅岭是五岭之东的大庾岭的要塞部位,海拔只有400余米,你们看,与周围的其它山峰比起来并不高,但因其峰独秀,故有独秀峰之美誉。再瞧,我们脚下这条磨得油光的古道,听说是某位古代名人组织老百姓花了一年多时间才劈山开道开出来的。这就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大家都在享他的福。”
忠叔说到这里,便停下来脱衣服。其他人也觉得浑身发热,故都跟着脱去外衣。这时,龙爷接了忠叔的话题,说道:
“据说,这位古人就是唐代的宰相张九龄。”
“啊,这么大的官呀?怪不得有本事调集人手开山劈路。”
强子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龙爷却说道:
“他当时是辞官回曲江老家养病,数年后才当宰相的。他这个人有良知,懂得百姓疾苦,故上书皇帝要开出一条沟通五岭南北的通道,以方便百姓经贸往来,并得到了皇帝的准许。大概是公历的717年吧,他带领这一带的老百姓花了一年多时间,终于开出了这条梅岭古道,为后人留下了风光无限的‘三秀’之景:即‘迢迢古道贯南北’,‘巍巍雄关壮五岭’和‘梅花万树诗千韵’。”
听得此古道有三大名景,光子问道:
“如此说来,得把这条路走完才能一睹‘三秀’之美景,但不知此古道有多长?”
“据说至少有30华里。”
“忠叔,你不是说只来过一次吗,怎么还记得那么清楚?”
强子对李忠管家的记忆力有所怀疑。
李忠嘿嘿嘿地笑道:
“你说为何记得那么清楚,那是因为当年陪同先总舵主来之时,我正好是30岁,故而难以忘却。”
“原来有此联想啊?!那么这个长度我信!”
强子不得不表示佩服。
光子背着背包有点累了,便停步耸了耸肩膀,无意之中抬头往前看时,却见远处古道两边到处是红白绿相间的景色,便惊呼起来:
“哎,前面那些是什么花,景色挺美的,该不会是总舵主说的‘梅花万树诗千韵’之秀景吧?”
龙爷接话道:
“对,现在正是12月的开花期,应该就是白梅、红梅和绿叶交相辉映而成的景色。至于另外那‘两秀’,从字面上来理解,都知道要登上梅关才看得见。”
李忠说道:
“若真要看梅关之景的话,等我们有了充裕时间再说。过完前面那段布满梅花的古道,我们就要绕左边的小道走了。”
强子深深地喘了一口气道:
“忠叔,这么说就快到啦?”
李忠停下步子,答道:
“对,快到了。这原本就是我们梅花会先人的特意安排,难道你们还感觉不出来?”
李忠笑了笑,挥挥手道:
“你们边走边看,好好的体会一下,等走完了上面那段路再说。”
龙爷觉得忠叔的话应该是有所指的,虽然一下还悟不出来,但只要边看边想边体会,就一定有感悟。因此,他踏着古道,开始仔细地观察两旁的梅花,穿行其间品味着暗香,想像着与古人对话。走着走着,突然间,他脑门一闪,朦朦胧胧地看见了这条古道两边满是夹道欢迎的美丽姑娘,她们一个个都穿着唐装手持梅花,有红的,白的,粉的,绿的,都在激情地摇着花,梅花般的脸笑得很灿烂,似乎在欢迎自己一步步走向梅花会总舵的地下总部……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