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出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九十二章 余火烧不尽(第2页)

好像忙着要在少年时,就看尽世间书籍一样。

她记得以前的李怀仁不是这样的性子,从前郡守李建义和被请到郡守府的先生逼着李怀仁读书他都不情不愿。

如今没人逼他了。

就开始自己逼起自己来了。

而且李怀仁逼起自己来,还比别人逼得更狠。

陆知行提到两位发小这一年来的变化时,颇有些“看山不是山”的感受。

好像大家都变了。

李子衿从一个喜好翻书写字的小书童,摇身一变成了那个在湖心亭,能随手引来飞剑的剑修。如今更是翻山越岭,坐过了仙家渡船,去了更广阔的天地,是那名副其实的山上人。从太平郡那么个小疙瘩地,走向了偌大的扶摇。

李怀仁从最讨厌读书,到不分昼夜地住在道玄书院藏经阁。根据他从道玄书院寄来云霞山的字迹来看,好像在读书写字这两件事上,李怀仁都比从前认真了许多,字里行间的那种“语气”,亦或是称之为“文风”,也都变得较为严谨和严肃,而不再是以前那种插科打诨,三两句不利屎尿屁嘻嘻哈哈没个正型的模样了。

宋叔叔从陆府的车夫,沦落到在一间江湖驿站干些粗活,以端茶送水为生。

而她陆知行自己,从衣食无忧,从来不需要考虑生存一事的陆家小姐,变成了一个若不留在云霞山修行,那便会是连保暖都成问题的无家可归的无根浮萍。

这一切的变故,似乎都是因那场业火而起。

太平郡的业火熄了。

她陆知行心中的业火可不会熄。

李子衿要为了替太平郡讨个公道拼尽全力,不惜一人跨越山海,远渡别州。

李怀仁要为了复仇大计忍辱负重,背最重的包袱做从前最不愿做的事情。

她也没有闲着。

扔了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捡起一柄烟霞剑,然后拼了命地向前。

她要赶在前面,赶在他们两个前面。

往大煊王朝,递出来自太平郡那场红莲业火中,未被燃尽的一剑。

陆知行将手轻放在烟霞剑鞘上,剑鞘微微颤鸣,似有回应。

少女心中有火,眼中有光。

————

李子衿,陈治远,红韶三人离开乙字军帐,去往平安渡一处民居住下。

这条街有数间民居都是凉国朝廷买来提供给运送百炼精铁的侍卫们住的,平日里他们大多乔装打扮,不会穿戴盔甲。

在院子里,三人谈论起这次公主被劫的事情。

李子衿好奇问道:“这么说,凉国朝廷那边,已经派人去调查了?”

陈治远点头回答道:“劫走书瑶公主的那批人,或许跟玲珑城有关。但是只知道这个,依然无法找到公主。”

李子衿叹息一声,此事他的确已经尽力,更多的忙,也实在是帮不上了。

陈治远反而安慰起这个少年来,他眼神真诚地说道:“李少侠不必自责,这次公主被劫,是我的失职。李少侠能够路见不平拔剑相助已经让陈某和一众兄弟们感恩戴德了。”

那个青衫少年剑客,只能是轻轻点头,“人事已尽,但听天命。”

红韶紧紧扯住师兄的衣角,生怕师兄再丢了。

正当此时。

院门外传来马蹄声。

陈治远立刻起身,推开门发现是自己的几位手下。

马上其中一人,手中握着一封密信,他面色凝重,沉声道:“大人。”

陈治远递给李子衿一个歉意的眼神,后者摆摆手,表示不在意。

陈志远这才走出民居,合上院门,转身接过书信,随后定睛细看过书信上的内容以后,面色凝重,他说道:“速去乙字帐禀报慕容将军,请她带人前去营救公主。”

民居中闻讯而来的李子衿与红韶,看着神色匆忙的陈治远,问道:“陈大哥,可是有公主的消息了?”

后者翻身上马,点头道:“玲珑城将书瑶公主卖给了奉国,据说现在已经在去往奉国边境的路上,距离此地一百里左右,朝廷那边已经请炼气士供奉先行乘坐符舟赶路,我们这一批人也将去往平安渡,与乙字帐兵马同乘那几只运送百年精铁的机关鸟随后赶去。形势紧迫,刻不容缓,李少侠,红韶姑娘,咱们改日再叙!”

言语之间,陈治远已经策马疾驰而去。

“红韶······”李子衿还没有把话说话,红韶便已经摇头道:“师兄不必多言,我与你一起去。”

这次无论如何,少女都不愿意被独自抛下了,哪怕明知此事有凶险,她也宁可和师兄共进退。

那个青衫少年剑客,忽然感受到小师妹体内的灵气涟漪,惊喜着原来自己离开这几日,师妹也有收获。

如今的少女,已经踏上长生路,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炼气士了。

李子衿笑着挼了挼白衣少女的头发,轻声道:“走。”

平安渡那边,陈治远带着十来个侍卫属下与慕容晓山那支乙字帐军队会合,两人看着缓缓升起的机关鸟,心中感慨万千。

陈治远说道:“想不到,从前人少精铁多,今日人多精铁少。”

慕容晓山皱着眉头,在思考着什么。

“慕容将军在想什么?”他问道。

那个头戴抹额的女子将军满脸英气,摇头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觉得······那封书信,是边军斥候送到你手里的?可信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