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大道如此小(第3页)
直到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信仰它的信徒失去这份信仰。
到了那时,那位曾经的神祇,便会如同炼气士身死道消一般,金身化为齑粉,神识烟消云散。
除却鸿鹄州的一州神灵处境日益艰难。
鸿鹄州所有的炼气士,包括那些名字被记录在宗门谱牒上的山上正统仙师,以及一些个游荡在山林、俗世中的野修、散修,他们的境界高度,也都在不断往下“矮”。
一年不如一年。
这一点,只需要从一件事就可以看出来,那就是是鸿鹄州所有的山上仙宗,他们招纳弟子的要求,几乎每一年都在降低,一开始会对一些有修道之梦的凡人,进行全方面的考核、评定,最后根据每一个入选之人的各方面条件,做出极为严苛的取舍。
只说身为鸿鹄州山上仙宗一州执牛耳者的山海宗,便对入门弟子有着诸多的要求。
不仅要有一定的修道资质、根骨,还要对道教典籍有所涉猎,更要求弟子的心性不能够太过于追名逐利。
这还仅仅是对于外门弟子的要求,若是山海宗的内门弟子或是祖师堂嫡传,其考核的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几乎已经不是要求一个食五谷杂粮的凡夫俗子成为山上仙师,而是要求他们成为圣人贤人了。
这怎么可能呢?
人非圣贤,在跻身元婴地仙之前,都是需要一直食用五谷杂粮来维持生命的,又岂能完全脱离俗之一字。
食人间烟火而长大成人,又岂能完全不食人间烟火?
只不过就连要求如此严苛的山海宗,每一年都在降低选拔入门弟子的要求,鸿鹄州其他的山上仙宗,更是纷纷效仿,这也是如今鸿鹄州一州山上,一代不如一代,一年不如一年的关键症结所在。
炼气士是比以往更多了,可宗门内也变得良莠不齐,更有甚者凭借“关系”、“手段”、“利益”,哪怕是修道天赋奇差无比的炼气士,也能够靠食用丹药,短时间内提升自己一部分境界,来蒙骗那些山上仙宗替入门考核把关的仙师们。
滥竽充数的情况同样日益增多。
不是这些宗门不愿意恪守传统,宁缺毋滥,实在是如果不降低一些个要求来广招天下炼气士作为入门弟子,那么再过十年、数十年,一宗便会逐渐灭亡。
或者退一万步说,宗门内境界高达金丹、元婴之上的地仙,可以凭借修为境界,多活上百年,可门内那些境界一年不如一年的弟子呢?他们修不到金丹境,就只如凡人一般,除了比凡人会一些术法神通,有不俗的杀力之外,百年过后不都是一捧黄土?
在告诉了李子衿,鸿鹄州如今的艰难现状之后,书铺老先生还对李子衿说:
统治者,需要被统治者。
香火,需要被继承。
无论是神灵,还是那些山上仙宗,亦或是世俗王朝、藩属小国。
哪怕是凡夫俗子,平民百姓,他们的香火同样需要被继承,只有将前人的火焰不断传承下去,这份意志才不会磨灭。
对神灵来说,香火的传承就是信仰的传承。
对国来说,香火的传承,就是国祚的延续,亦是王朝的传承。
对山上仙宗来说,香火传承,是道法、神通、技艺的传承,爷是延续每一宗那位最早时候开宗立派的祖师爷,延续他的“道”,是“道”的传承。
对书院来说,香火传承是文化的传承,是思想的延续,是传统文明的发扬光大和后继有人,也是肩负家国能够日益向前的读书人心中那个“为万世开太平”的美好愿景的传承。
这些香火传承,看起来都有些“不自量力”,非是一人能够做到的,可若鸿鹄州人人心中都有这样的愿景,终有一日,总能做成。
当晚,李子衿听了很多,想了很多,少年问道:“先生既然不是鸿鹄州人士,何以如此挂念鸿鹄州?”
老人咳了声,用沙哑的嗓音,轻声说道:“不止鸿鹄州是如此,其实仓庚州,扶摇其余几州,乃至一座扶摇天下,都是如此。如果有一天,百仙谱上的神灵全都陨落,神位皆空,世俗王朝纷争四起,战火飞扬,百姓民不聊生。山不压海,龙不治水,君不顾民。老朽定然不会坐视不管。”
李子衿欲言又止。
老先生又说道:“我相信,‘你’也不会。”
————
有轻微敲门声响起,李子衿合上那本晦涩冗长的“鸿鹄典”,起身举着烛火,走到房门处,轻轻拉开门。
“不知姬姑娘深夜到访,所为何事?”李子衿疑惑问道。
女子先是踮起脚尖,越过李子衿,向屋里望了一眼。准确地说,她是看了眼屋内床榻之上,正在熟睡的少女。
在确定少女已经睡着之后,姬无双这才放下脚,支支吾吾道:“李······李公子,你还没睡啊。”
由于看了大半夜书,少年的脸色有些疲倦,自然没什么笑意。瞧在姬无双眼中,便是他神情严肃,像是在脸上写了生人勿近四字一般。
可女子想要见一个人,哪怕是有条条框框,她也自然会想方设法地打破它们,譬如李公子脸上的“生人勿近”四字,姬无双就用“如今我和剑仙前辈,自然是不算生人”来安慰自己。
反正,生人勿近,不是生人了,不就可以近了?
女人的逻辑便是如此。
李子衿好笑道:“姬姑娘看我这样子,像是在梦游么?”
少年一副把天聊死的模样,显然是已经下了逐客令。
也不知道为何,自从有了明夜这个前车之鉴,如今的李子衿碰着了女子,首先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敬而远之。
否则被那些女子天天念叨“色胚”,多多少少有些烦人,若只是如此倒也就罢了,他倒是可以一笑置之,只当做是玩笑。
可少年怕的是以后见到了心上人,她也从那些不明所以的女子口中,听了那么些添油加醋之后的只言片语,错把自己误会成那登徒浪子,岂不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