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出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一百四十四章 真金不怕炼(第3页)

伴随着山贼头头彭武翻身上马之后高呼的那一句“撤”,这场山神金身争夺战也落下了帷幕。

贼跑了。

火还在烧。

而作为那场大火始作俑者的彪平以及他那十来个落草为寇的手下,没有选择逃往跟彭武同样的方向,而是“反其道而行之”。

彪平知道,没能拿下这尊山神金身,还让彭武损失了这么多手下,自己肯定讨不了好果子吃。

所以眼下只能躲,只能逃,既躲明日之后官府的缉拿,也逃那宁山浪里小白龙的迁怒。

断了一臂,他心有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在两波山贼各自逃亡之后,山上庙外便只剩下那些宁山村的村民了。

一袭青衫和一袭白衣各自帮那些村民们将受伤的人抬到安全的地方,好让他们不会被逐渐塌陷、毁坏的山神庙给砸伤烧伤。

大火烧了山神庙,掉落无数杂物,庙里房梁,庙外匾额,庙上砖瓦,逐渐都在那场大火中,或亡或毁。

那些索性安然无恙的村民们,看到山贼走后,又将同村受伤的人抬到安全之处后,便自发去往宁山村的各处井口。

他们打来井水,想要替山神庙灭火。

李子衿和红韶也加入其中。

一群人在山神庙和宁山村各大井口之间,来回跑动。

火烧了一整夜。

直至第二日天亮,在七八十号人的齐心协力之下,大火才终于熄灭。

有老妪痛哭流涕,骂那群山贼,说干这种伤天害理的事情也不怕遭天打雷劈。

有妇人怀抱襁褓,襁褓之中,婴儿哭啼,她刚忙活了一整夜,却还要轻言细语地哄孩子睡觉。山贼来了,如果独留村子里,反而会更危险,所以妇人只能带着孩子,硬着头皮跟着同村的汉子们冲到山神庙来。孤儿寡母,人多便是照应。

有体格精壮的汉子,在昨夜与山贼的搏斗中奋勇抗争,白刃在他的肩膀上留下了两道三寸长的口子,极深。身旁是嘴上抱怨,眼中怜惜的妻子,正小心翼翼地给汉子上着药。汉子很痛,但一声不吭。

宁山村村长葛全清点完伤亡人数之后,以极其悲怆的神情,声泪俱下地向同村的“亲人”们宣告他们失去了多少人,哪些人。

葛全说,失去了父亲的几个孩子,以后就要靠村里的其他人相互帮衬着点,吃百家饭也好,他葛全砸锅卖铁也罢,总之就不可能让那几个孩子饿死。

说完这些,村长葛全又带头向李子衿和少女红韶诚挚地道歉,说之前错怪了二人,误把他们当山贼了,是他做得不对。

李子衿表示情有可原,只是摇头说没关系。

他还想说些什么,只是欲言又止。

其实,少年不止想对村长葛全说这句话,也想对宁山村所有的村民说。

但是看着那座山神庙废墟,又觉得不需要多此一举了,那尊金身很可能已经毁坏了,那么他再说那句话,便会显得有些多余,有些没有必要。

毕竟人们本来就不愿意听道理,因为道理他们都懂。

只是鲜少会做罢了。

二人向老村长葛全告辞一声,打算就此离去,婉拒了葛全让他们进村休息的好意。

李子衿有些歉意道:“红韶,真对不起。”

他原以为可以随手打退几个山贼,然后二人在宁山村中借宿一夜的,不曾想昨夜竟然一来就来了上百号人,那种规模的战斗······绝非他一介筑魂境剑修能够肆意主宰战场的。

红韶难得没有困意,忙活了一夜,却还那么精神饱满,她微笑摇头道:“师兄不用道歉呀,辛苦啦。”

少年有些分不清,这是她的善解人意,还是她的天真无邪了。

二人并肩而行,爬上了个小山坡,在踏上郑国驿道之前,李子衿站在半山腰上,俯瞰下方的山神庙废墟一眼。

少年望见那些宁山村的村民们,拨开房梁砖瓦,从废墟之中抬出一尊完好无损的山神金身,在那样的大火持续燃烧了一整夜的情况下,竟然还保存完好?

怎么可能?

李子衿有些不敢相信,屏气凝神,视线停留在山神庙外那尊山神金身之上。

遥遥望去,它好像也在看着自己。

真金不怕火炼。

————

经过那条宁山村不远处的宽阔驿道之后,二人来到了郑国一座名为“金淮”的边陲小城。

这里逐渐有了些烟火气。

在入城之时,有郑国官兵于城门处把守,对于进出金淮城的行人加以盘问。

倒不是一座郑国,真在把守关隘上花费了这么大心思,只是李子衿进城以后才发现,原来方才的官兵盘问,是这么个意思。

少年在金淮城中看见墙上贴了许多画像,都是郑国官府的悬赏,准确地说,是两幅画像,遍布一座金淮城,在城中各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那两幅画像之上,分别是一个大髯汉子,和一个稚童。

巧了,这画像之上被悬赏了千两黄金的两人,李子衿还恰好都认识。

是此前在仓庚州,大煊京城街头卖艺那对“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