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向曲中求(第3页)
葛全和几位村民认出来人,认出他便是今天傍晚经过山神庙的那个小伙子,当时他身边还跟着一位面容姣好的白衣姑娘,只是眼下不知踪迹。
原来他们二人,跟那山贼不是一伙的啊!
其中一位彭武的心腹,觉得自己和另一人联手都被这少年剑客一剑打退,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便只好出声呵斥道:“什么人,竟敢趟这趟浑水?真不怕死?”
李子衿微微转过头,瞥了他一眼。那人给这么云淡风轻地瞥了一眼,竟是说不出来的心悸,好像那个青衫少年眼中,有什么恐怖的存在一般。
彭武眯起眼,上下打量了那青衫少年剑客一番,觉得对方是个练家子,不太好对付,虽然自己人多势众,可要是耽搁太久时间,得不偿失。
于又拿出他那宜交朋友不宜结仇的态度,笑道:“阁下好身手,不知是在哪条道上混的,能否卖我宁山浪里小白龙一个面子,只消袖手旁观,事成之后,我彭武必有重谢!”
那青衫少年剑客,摇了摇头,轻声说了句:“没听过。”
可以说是相当不给面子了。
彭武嘴角微微抽搐,只是行走江湖多年的经验,让他感觉这家伙可能不太好惹,所以并未当场发作。
彪平刚要再开口吓唬吓唬那小子,不料那青衫少年剑客竟然反客为主,面对上百个骑在马上的山贼,那一袭青衫向前一步,缓缓开口说道:“金身,可以拿走,人,不能碰。”
彪平当即就骂娘一声:“你他妈谁啊,毛都没长齐的臭小子,轮得到你来多管闲事?老子今天就要教训教训你······”
谁知道反而是这群山贼中真正的话事人彭武,当机立断道:“可以。”
独眼彪平愣了愣,十分不敢相信地转头看了彭武一眼,疑惑道:“彭老哥?他不过就是个毛头小子而已······”
然而彭武却不这么认为,鸿鹄州的山上仙师不多,却也不是完全没有,做他这一行的,最怕遇见两种人。
一种是看起来年纪极小的童子童女,然后出手却能呼风唤雨,是以境界修为隐藏了年龄的山上神仙,得罪了这种人,定然是没有好果子吃的,可能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另一种,是手握宝剑的剑修,他们杀伐决断,心狠手辣的程度丝毫不比山贼弱,跟剑修动起手来,就算不死也要丢掉半条命,不值当!
他彭武是人多,可是人多顶个屁用啊。
说白了,身后这百来号人,有大半都他娘的是武夫一境的饭桶,连二境都没几个,算什么人?
真要遇上了有点手段的山上仙师,这些饭桶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呢!
彭武一方面心里担惊受怕,不断打量着那个自信到面对百人都不惧不退的青衫少年,到底是什么境界?
一方面又要故作镇定地微笑着对身旁的独眼龙彪平解释道:“彪老弟,咱们此行既然就是为了求财,那么自然是希望一路顺遂,能不节外生枝,还是莫言节外生枝的好,早些将山神金身搬走,早些将银子揣进兜里,咱哥俩五五分账,免得······夜长梦多呀。”
在提及“节外生枝”、“五五分账”,以及“夜长梦多”三个词之时,这位自称宁山浪里小白龙的彭武,用了重音。
反复强调了这三个词的重要性。
而那个彪平,在听到“五五分账”之时,当场愣了愣,因为二人之前说好的分账,其实是“四六分账”,当然是彭武六,他彪平四,毕竟对方可是实打实的上百号人。若没有彭武,他光靠自己那十来个弟兄,是定然吃不下这桩大买卖的。
说起来,自己也就是给彭武的山寨,提供了一份信息而已,若真按照道上规矩,其实他连三成都分不到,分明是那宁山浪里小白龙的彭武,给面子,交朋友,愿意让利给自己。
其实四六分就足以让彪平兴奋不已了,没想到这会儿那彭老哥竟然再度让利一成,愿意双方五五分账,那么独眼龙彪平自然是欣喜还来不及,便懒得计较那半路杀出来的青衫少年了,你狂任你狂,老子搬个山神金身走,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逍遥自在?
也罢,为了赚大钱,就不跟一个毛头小子计较了。
彪平只好点头答应下来。
彭武摆摆手,吩咐自己的左右手回到马上,随后又派出二十来个山贼喽喽下马,打算“顺理成章”地将那山神金身搬走了。
那一袭青衫也没拦着,毕竟要在这么多一境、二境、三境,甚至两个四境武夫手里,保下这几个村民的命,已经殊为不易。
若真要跟对方拼个鱼死网破,到最后只能是又丢了命,又丢了山神金身。
山神金身没了,可以再花钱重新塑造一个,可村民们的命只有一条,死了就是死了。
有信仰是好事,那也得活着才行啊。
李子衿收剑入鞘,微微侧过身子,有意站在那几个宁山村村民们身前,将村民与山贼“隔断”。
然而刚才还不敢开口的宁山村村长葛全,忽然惊呼一声:“不能让他们搬走山神金身!”
李子衿瞬间皱眉,才刚谈好的,怎么又变了?是真的没死过?
原来是之前被葛村长喊去搬救兵的牛老二,带着百八十号宁山村村民,终于赶到山神庙了。
他们有的手里拿着火把,有的手里同样拿着家伙,扫帚也好,鱼叉、锄头也好,棍子也好,不论这些家伙平时的用处是什么,此刻它们的用处就只有一个。
很简单,那就是打山贼。
现在宁山村村民,和彭武彪平那伙山贼,双方在人数上是相差无几了,气势上村民们反而由于占理,还要略高过山贼们一筹。
然而李子衿却知道,那群宁山村村民把事情考虑的太简单了。
正如傍晚之时,自己和小师妹红韶,无非是想进村子借宿一宿,结果就被村民拿着鱼叉和锄头赶走一样。真要动起手来,会打不过?
现在也是一样。
那些宁山村村民们,真是来得齐全。
老弱妇孺,几乎是一个村子里能来的不能来的都来了。
杵着拐杖的,怀里抱着娃的,嘴里含着糖的,骨瘦如柴的。好像只要但凡是个人,生在宁山村,就都被喊到山神庙前来,打算与那群牛高马大,身材精壮的山贼们决一死战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