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出鞘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二卷 风起青萍末 第九十六章 一轮下弦月(第3页)

其实也没走远,就在弄玉小筑院中练剑。

黑白双剑划破长空的声音一沉闷,一尖锐,极有辨识度。

李子衿在房内闲来无事,便一瘸一拐地拖着身子走到窗边,推开窗,靠在窗沿,一手撑着右边脸颊,手肘搭在窗沿上,看那少女练剑,看得津津有味。

看着明夜练剑,李子衿啧啧称奇,用赏心悦目都无法表达少女的身姿了。

这才叫真正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不论明夜双剑在鞘的时候,是怎样的气质,当她拔出黑白双剑以后,便像另一个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在这一点上,她其实跟姜襄有些相似。

剑在鞘中,和剑在鞘外,不可相提并论。

在这种事情上,总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

李子衿自己都没有发现,其实不只是姜襄和明夜,就连他自己,入鞘与出鞘时,都是两种气质,两个人。

姜襄平时看起来不经打,柔柔弱弱的农家炼气士,似乎牲畜无害,给人一种他像是一只小白兔的错觉。

可当他手握长剑,即便是一柄从袁天成那里借来的避暑剑,一柄自己从未使用过的剑,在他手中都能发挥出近乎于人剑合一的气势。

无剑在手的姜襄,牲畜无害,弱不禁风。

持剑在身的姜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而黑衣少女明夜,出鞘与不出鞘,并非截然相反的两种性格,而是“一半”和“一半”。

她剑不出鞘,是如同孤高雪山一般的光景,大雪封山,飞鸟尽绝。

她拔剑出鞘,就换成了如火山一样的气势,烈焰滔滔,熯天炽地。

在李子衿眼中,黑衣少女是火也是水,是山亦是海,是日又是月,是明,是夜。

两道剑气顷刻而至,各自摔在李子衿左右两侧窗沿上,发出“咚咚”两声沉闷的声响,吓了李子衿一跳。

那个黑衣少女手握双剑,原地站定,“看什么看?”

李子衿呵呵笑道:“我在看今天太阳挺大,不夜山的‘夏’说来就来啊,哈哈。”

她一挑眉:“是要问剑?”

李子衿摇摇头。

明夜皱眉,“那就滚。”

少年点头,“好嘞!”

李子衿麻溜儿地关上窗户,坐回床上,陷入了沉思。

在那个噩梦里,姜襄手中那柄,剑?到底是什么。

而自己手中的承影,又为何是完好无损的模样?

分明应该还在剑阁慢慢修复才对。

李子衿鬼使神差地,以那位早已开天飞升离去的老前辈教给自己的一句口诀,悄悄以心声尝试跟承影剑建立起联系,却发现怎么都成功不了。

确实是在湖心亭一战之后,仙剑承影就陷入沉睡了。

大概真跟那位老前辈说的一样,只有等自己跻身金丹境之后,才可以拥有完整的承影剑吧。

唉,就是自己资质真不如何啊。

在凝气境就卡了这么久,得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跻身金丹地仙?

可别都过了苏斛的三年之约,自己还是个二境“大修士”吧,那他觉得都没脸去见自己的八境婢女了。

要是三年金丹还好,李子衿怕就怕照这个速度下去,自己跟老前辈的十年之约都过了,都已经无需为他保管半卷天书了,都还不能跻身金丹,那才是真的让他无地自容。

会觉得对方把承影剑传给自己,是一个莫大的错误。

想到这里,李子衿鬼使神差地尝试了一下调动识海中的灵力。

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已经可以沉浸在心神当中了,有了道门所谓的“内视”。

少年在内视中,看见自己心湖之上,悬停着一尊巨大的法相。

法相身形模糊,却是个庞然大物,几乎遮云蔽日,往少年心湖投下一个巨大的阴影,左手做出握剑姿态,只是手中无剑。

但是法相做出的姿势,跟自己在问剑台上面对姜襄的最后一剑时,与自己的剑骨,完全一样。

身形向后一倒,弯腰提剑向上一挑,唯一的区别,就只是法相手中无剑而已。

李子衿心湖之上的法相,就像一轮下弦月。

而李子衿继续调动灵力,发现它们可以畅通无阻地在体内洞府窍穴流淌了。

他破境了,是在问剑台上,被姜襄那一剑给逼出了潜力,打破了凝气境的瓶颈。

少年惊喜道:“筑魂境!”看书阁『m.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