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 2 章(第1页)
2
小福力气虽然不大,但她的手指很灵巧,哈拉嬷嬷饭食还没做好呢,德亨的青布鞋已经得了。
李氏对着已经微微泛白的晨光,仔细打量针脚细密的青布面的小鞋子,对已经安排好车马和家中琐事,正坐等用早饭的纳喇氏道:“难得阿哥能想到这一层,以前他小,太太不敢带出门走礼,家里就没备着阿哥走丧要穿的衣裳鞋袜,这鞋子用青布一遮,就什么都看不出来了,等到了王府,再缝上粗麻,就更不显什么了。”
纳喇氏扇着蒲扇就着李氏的手看了一回儿子的小鞋子,笑道:“是小福的手艺吧,越发的好了。”
李氏抿唇笑:“还不是太太专门请了针线娘子教的好,要不然她哪里去学这些手艺去。”
出府的时候,小福还不会走路呢,半点没沾上国公府的光,家里的这些女人,包括纳喇氏自己,干活还行,绣花拈针描画绣样子就有些不够看了。为了儿子着想,纳喇氏只好特地打听了哪里人家手上功夫好,拿着银钱送小福去学。
爷们身边的大丫鬟,怎么能不会绣花呢?
如今看来,小福学的很不错,没白费了纳喇氏的心思和银钱。
正说着,怀孕已经八个多月的刘佳氏来请安了。
大嫂李氏当先阴阳怪气道:“哟,起来了?睡得好哇?这就吃饭了,可赶巧了。”同样是家里的奴婢,刘佳氏虽然怀着身孕,但也没主子早就起床忙家里的事,奴才却能睡到自然醒的道理。
真是有够脸大的!
刘佳氏扶着肚子给纳喇氏蹲身行礼,纳喇氏忙推李氏去扶她,温声对脸色羞红的刘佳氏道:“你别听你嫂子的,我叫你这两个月歇着你就歇着,一切等平安生下孩子再说。”
德亨并不是纳喇氏的
传出去邻居们就要说纳喇氏苛待下人了。
于是纳喇氏就新立了规矩:吃饭的时候不用分了,都一个锅里做,哈拉嬷嬷做什么他们就吃什么。
美其名曰体恤下人。
从这一点上来看,德亨真心觉着他额娘是个懂得变通心胸豁达的“贵”妇人,哈哈。
吃完早饭,天也就才刚放光亮,亲随陶大熄了家里的灯火,对叶勤和纳喇氏道:“爷,太太,该出发了。”
哈拉嬷嬷从外头进来,也道:“奴婢出门看了一下,各家已经出发去佐领那里集合了。”
纳喇氏看叶勤,叶勤作为一家之主吩咐道:“陶大和哈拉嬷嬷跟着我和你太太去王府,陶二在家守门户,李氏和刘佳氏在家看孩子。出发吧。”
陶大和陶二行礼:“喳。”
车已经套好了,纳喇氏和哈拉嬷嬷带着德亨坐牛车,陶大赶车,叶勤骑马打头,去胡同口的佐领家门口去和其他人家会和。
佐领,是八旗组织之下的最小管理单位,跟村落、社区一个性质,征兵、纳税、领俸禄等凡是群体活动,都以佐领为单位。
德亨一家隶属正蓝旗满洲都统下第一参领第三佐领,住在城东南角的牛角湾胡同中段,离崇文门不远不近。
他们第三佐领的几十户人口,以及前后左右胡同里的第二、四、五、六、七佐领基本上都是宗室成员。第三佐领的管理人,也叫佐领,是奉国将军宗室额尔赫布,努尔哈赤的弟弟穆尔哈齐的第四世孙。
三十多岁的额尔赫布管理着牛角湾这大半个胡同,就跟村长似的。
此次去恭亲王府吊丧,第三佐领的带队人,当然也是额尔赫布。
牛车慢慢走在坑坑洼洼的胡同土路上,摇摇晃晃的十分不舒服,好在走的慢,磕碰不到人。
车帘子卷起来,德亨坐在纳喇氏怀里好奇的四下张望,外头这些人家,坐车的少,乘坐轿子的多。
纳喇氏小声嘀咕:“穷排场。”
德亨心下偷笑,纳喇氏这是没雇着轿子,心里发酸呢。
坐人抬的轿子当然要比坐晃晃悠悠的牛车舒服,要知道,如今是1703年,三百多年前的北京城,还没有柏油马路,放眼望去,除了某些府邸门前的青石板路,就全都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和稀泥的夯土路。
但这两天八旗宗室集中出行,各家都要坐轿子,家里阔绰的,养着专门供主人出行的轿夫和轿子的还好,可以随时取用,但若是跟德亨这样养不起轿夫的人家,就要雇轿子雇轿夫了。
轿行里的轿子和轿夫就这么多,有雇的上的,自然也就有雇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