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侯府忘恩义?摄政王撑腰,不原谅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6章 替皇后娘娘排忧解难(第1页)

替皇后娘娘排忧解难

舆情越来越大,沸沸扬扬的,都脱离了此事本身。

甚至惊动了皇帝。

“……谁在背后推波助澜?案子不大,甚至没上到大理寺的资格,怎么满城议论?”皇帝问心腹太监。

“皇后娘娘前些时候去替大皇子祈福,人人夸赞她;紧接着,她弟弟就逼死了镇南侯府的人。恐怕是两件事连在一起的。”

“皇后这是受了无妄之灾。”皇帝说。

又问,“案子如何断的?”

“派去抓人的衙役,是郑三公子收买的,他们都招了。现在,雍王府要巡城司衙门拿出证据,给骆公子清白。”太监说。

“证据呢?”

“没有。那几个跟着郑三公子的随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案子断不了,人一直关着,这才民怨沸腾。”太监道。

皇帝沉吟。

“传召雍王。”皇帝说。

民愤到了如此地步,可能会造成混乱,这是不容许的。

雍王也许想为妻族出头,可也要适可而止。

安稳是最要紧的,谁也不可打破盛京城里的稳定与繁华。

皇帝有点恼火。

太监去传旨,大理寺少卿王堂尧却求见。

皇帝对他印象不错。

“……陛下,这是故意抹黑皇后娘娘、污蔑郑氏。微臣愿意替陛下和娘娘分忧。”王堂尧说。

“如何分忧?”

“此次舆情,竟是从市井坊间流传开的。陛下,郑霄与骆宥争端在春山书院附近,他二人皆出身功勋门

替皇后娘娘排忧解难

盛京城里的侯爷有二十几位,只三位是他登基后封赐的。

因骆崇邺没什么本事,在皇帝跟前不受重用,又是骆宁救太后才赐予的爵位,皇帝自己都快忘记了。

幸而大太监提醒他。

皇帝这时候任由王堂尧打压骆氏,便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得不偿失。

皇帝把王堂尧叫进来,骂了他几句:“……且不可如此荒唐,退下去吧。”

王堂尧面色不改,恭恭敬敬行礼退出。丝毫看不出沮丧。

他心性坚韧。

他走出御书房,心里还在想:“短短时间,陛下怎改了主意?他之前明明对我的提议有些心动。”

王堂尧猜准了皇帝对雍王的忌惮,才来提此建议。

“吴公公方才跟陛下说了些什么?这个吴太监,有点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