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有求必应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三章张浩云的结局(第1页)

看书阁『wWw.seeshu.net』,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想法没有错,吕香荣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日,林峰递交给张浩云的药剂,的确是以重生细胞组织,来达到重生器官的目的。

她喂张浩云喝下的药剂,也的确可以大幅度加快张浩云器官恢复的速度。

但,这件商品有一个不变的规则,或者准确的说,有求必应所有商品,针对凡人,都有一条不变的规则。

若是安生,自可得了这机缘,但若一意孤行,那么..触碰规则者,后果请您自负。

而张浩云得了这机缘最大的限制规则,就是重生器官的速度。每次重生,都将会加快下一次重生器官的速度。

看上去,这条规则似乎对他非常的好,如此重复,如此重生,反反复复,最终定能刚摘除不久,这就立刻恢复器官,以至于达到漫威中金刚狼一般的恐怖恢复力?

然而,事情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吕香荣的计划开始了,她先以重金买通了地下医院,然后,这就带着张浩云开始眼球、肾脏摘除手术。

八千万巨款压顶,再加上两人合计的公司计划,想要打通所有门路,要花费的钱,那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买通官员,打开市场,各方宣传,这些开销,吕香荣完全不加思索就强加在张浩云的身上。

因此,在手术上,她可是对张浩云没有半点仁慈可言。

若非眼下不敢确定张浩云的心脏能不能重生,她都会开始考虑倒卖他的心脏,以此来加快她的筹钱计划。

而张浩云也陷入了赚钱美梦之中,完全任由那吕香荣摆布。

第一天,仅仅只有大半天,张浩云就被摘除了六双眼球,四对肾脏。

药剂辅助的效果非常可观,原本需要十二个小时左右才能恢复的双眼,现在仅仅只需要不到一个钟头,就可重生一次。而肾脏的回复,也加快到了一个半钟头左右。

一天时间,张浩云都躺在手术床上,随时等待摘除手术。

每一次摘除,他都能感觉到,这一次重生器官的时间,似乎比上一次要快上了些许。

一天时间转眼即逝,当天夜里,当从手术室出来时,不知不觉,他已经瘦的只剩下皮包骨头。

吕香荣看着他那摇摇欲坠的模样,心中这就明白了,这张浩云的器官也并非是凭空恢复,看着模样,估摸着,应该也是无法逃脱能量守恒定律。

想想也是,且不说那是眼球与肾,就算是肉,一天被割了这么多,也该是这一副模样了。

回过神,她这就带着张浩云去了附近餐厅,先让他饱餐一顿,恢复点力气再说。

她可不想张浩云现在就这样瘦死了,她的药剂已经生效,就算张浩云要死,那也得等自己筹到足够多的钱,才能让他去死!

虚情假意的问候,虚情假意的关心,虚情假意的爱护,一顿饭,她甚至感觉自己都开始有些恶心自己。

然而,就是这么明显的虚假,张浩云此刻却是完全无法察觉。

饥饿充斥着他的大脑,他的双眼中,只有饭菜。

风卷残云一般,张浩云都不知道,原来一个人饿到了极点,竟然可以这么能吃!

左手拿筷子,右手拿猪蹄,他宛如一个饿了八辈子没吃过东西的人一样,一个人,轻轻松松扫空了这整整一桌的饭菜。

“我还有些..饿..饿..”

虚弱的喘息,张浩云双眸泛着血丝,死死的盯着一片狼藉的餐桌,却是头也不回的开了口。

见状,吕香荣虽在心中暗骂这张浩云怎么跟猪一样能吃,但脸上却依旧只是挂着温柔的笑容,这就回过头,对服务员吩咐了起来:“麻烦再帮我们上几个热菜!”

服务员呆了,她从未见过如此能吃的大胃王。刚刚那一桌,可是五热三冷一汤,足足八道菜啊!他们就两个人,这么快就吃光了?

回过神,服务员这就按照吕香荣的吩咐,让厨房再次做菜而去。

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是彻底颠覆了这服务员对人类胃口极限的印象。

“麻烦再来几个菜。”

“再上!”

“我不想说了,再弄几个吧。”

“哎...再多弄几个吧,服务员,麻烦你了。”

......

吕香荣的脸色,逐渐由温柔变至无奈,服务员的表情也由疑惑,转为震惊。

很难想象,一个骨瘦如柴的年轻人,竟可以吃下如此之多的饭菜!竟还一个劲儿的叫饿!

转眼两个小时过去,张浩云一顿胡吃海喝后,终于再不叫饿,吃饱了饭,他却是困的紧,这就对吕香荣说,自己想回去睡觉。

看着张浩云吃了这么久,再看那堆积如山的空盘,吕香荣早就等的有些个不耐烦了。

此间闻言,这就前去买单。

“您好!您一共消费了四千八百七十八块!就收您四千八吧!”

“......”

不去买单,吕香荣还真不知道张浩云吃了多少下去。这家餐厅只是一家路边餐厅,平均一个热菜,也就三四十块左右的价位,这张浩云是吃了多少下去啊?一般一桌人顶天吃两三百的餐厅,他竟能吃出四千八!!!

摇了摇头,不做多想,更不做埋怨,现在的她可还得靠着张浩云来赚取足够多的启动资金。

于是,这就买了单,带着张浩云回到了宾馆。

张浩云一回宾馆,见了床,这就倒头睡下。无论那吕香荣如何挑逗,却是连头都懒得再动一下。不难想象,今天的摘除手术,对张浩云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以至于他如此的反常,竟是对身边的尤物,不闻不问。

“睡的跟个猪一样,真是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