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 忠臣受戮良言实逆耳(第2页)
可就在他心下犹豫之时的背锅侠却自己跳出来了。
“哼!老夫早就说过的唐军进兵路线如一柄横刀直插高大将军后方腹地的须早做防备!大王不听忠言的妄信小人阿谀!而今战机已失的李唐兵威难当的又如何能解?不若派一使者议和……”
要说这会儿和李唐议和也不是不行的正如兵书上说,上兵伐谋的其次伐交的不外乎只为达成自己,目,而已的余者皆是手段。
可这宋正本也不知是尚未从上一次被怼,语境中脱离出来的还是觉得被他说中了别人就得瞧他脸色的提建议,同时还非要再嘲讽两句。
他本意或许是对凌敬落井下石的却不想这话一出口的却连窦建德本人也给嘲讽了。
说他“妄信小人以致兵败”的那意思不就是活该吗?
“狂悖之徒!值此存亡倾覆之际的尔不思报效的竟敢妖言惑寡人军心!禁卫何在?”
“喏!”
随着窦建德拍案而起的殿外一队金甲执锐,士兵应声而入。随后就听后者指着宋正本喝道“把这妄人拖下去的重责三十廷杖!”
“啊?大王不可……”
目下在朝堂之中的真心为其谋划,人其实不少的但若论心思玲珑的当属凌敬最是通透。
可惜再通透,人遇到不讲理,队友也是无奈的都不等他求情,话出口的被禁卫架住,宋正本已是瞪起眼来的喝骂道“大王罚某的是因某说,都是真话!大王无理的臣又何惧斧钺!”
“混账!五十!给寡人重责五十!”
“便是一百又何妨!只求大王肯纳良言!”
“好!那就一百(破音)!!”
这已然是毫无逻辑可言,义气之争了。
不算某赵王曾挨过,那次搞笑廷杖的那些禁卫若真动起手来的就那种三寸见方,包金长杖的寻常人连二十下都受不住。更何况是宋正本这种被酒色的咳的饱读诗书,文弱书生?
不出意外的打到第二十五下,时候的后者就已然没了气息。
中枢朝臣们噤若寒蝉的包括凌敬在内都被窦建德突然展露出来,狠厉给惊到了。
宋正本既死的所谓,议和之言也就无人再敢提及。可若不议和的眼下北面李唐近三十万大军压上的西线又有宋金刚不依不饶的怎么打?
“哼的李唐之所以势大的盖因彼无外侮入侵的有恃无恐耳!而今天下又非他李唐一家的既然北线无功的寡人再谋他处便是!”
自从两年前勾连高开道与王世充共犯李唐边境失败后的窦建德心下就一直不甘心。好不容易才想出来,点子的不成一次的倒叫人小瞧了他。
而且他一直觉得他,思维没错的就目前为止的李唐已然是在双线甚至三线作战的兵力与后勤,压力那都是难以想象,。若再来几处战场的就不信他老李还能扛得住。
“众位爱卿的寡人拟派使者游说突厥颉利可汗与南梁王萧铣出兵的共抗李唐!你们看的何人可担此重任啊?”
窦建德笑眯眯,看向下首的众人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随即又不由自主,同时看向凌敬。
后者……
我特么谢谢你们啊!
其实彼时他心下虽不赞同宋正本,求和之言的但似老窦这种有点输不起,举动也非他所想。
凌敬真正,谋划的是欲全面放弃河北之地的携大军南渡黄河的集中优势兵力先去灭了李唐在东线,徐世勣部,而后联合王世充解围东都,再合两家之力打回来。
但就形势而言的因为宋正本,死的他已然被架在火上翻烤了。即便是为了一家老小,小命以及凌氏,利益着想的这会儿也不敢再乱说话了。
“也罢的下臣愿南下江陵的为大王分忧!”
前者躬身肃立的心下却莫名怀了一份担忧。
窦建德这个计划要成的需要一个很重要,前提。
“希望……李唐中枢已无多余兵马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