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迹
春秋大领主
登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21章:来啦,老弟?(第4页)

巫臣原本是不叫这个名字的。

他之所以叛离楚国跟一个叫夏姬的女人有关,算是诸夏历史上比较出名的一个“贪色误国”的例子。

晋国之所以会看重吴国,跟巫臣有非常大的关系,他更是提出“联吴疲楚”计策的策划者之一。

后面智罃的“疲楚之策”其实是拾了巫臣的智慧。

巫臣现在全称叫申公巫臣,他的封地在“申”,本来是芈姓,屈氏,名号叫子灵。

另外,他还是当代“楚才晋用”的典范!

在楚国他的名声极差,不简单是因为叛国,一切是因为带着美女私奔,自己或许爽翻了天,却是导致一众亲族被杀。

这么个年头,某个谁去哪个国家谋官效力,于道德其实无损,自己的行事作为致使家族受到伤害则是十恶不赦,牵扯上美色的话,名声必然坏掉。

晋国前两年发生了一件事。

郤氏内乱,伯宗出逃去了楚国。

现在伯宗已经被楚国接纳,成为楚君熊审的智囊之一。(他们自己称王,既楚共王)

晋国取的不是申公巫臣的名声,甚至都不一定需要他有多高的才能,哪怕只是能让楚国难堪都行。

申公巫臣却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尤其是十分了解吴国,肯定也了解楚国。

这不,晋国要跟吴国正式展开邦交,众“卿”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申公巫臣,也派了出去。

晋国和吴国相距很远,尽管已经极力想要了解吴国人是个什么情况,能够得到的信息却是极为有限。

话说,不是有个了解吴国的申公巫臣在吗?

关键是,了解吴国就是申公巫臣在晋国的立身之本,他需要凸显自己的作用,却又不能不留一手,是吧?

智罃挽了一下自己的山羊胡,问道:“元帅,吴国人数多寡?”

栾书说道:“探子回报,不下贰‘军’。”

吴国跟其余列国的军职一样,还是采取周王室的制度,一军为一万两千五百人。

韩厥问道:“戴甲者几许?”

栾书笑呵呵地说:“以晋国标准,少也。”

没错,现在就有标准了。

晋国对甲胄的有几套标准,对箭矢或近战兵器的防御力是其一,再来就是看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