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于谦盟主!各地吃瘪,怀疑人生!锦衣卫重整!(第5页)
不过
密报上写的是,这三名知县十分支持,还亲自跟随舍区长们一同下乡,但是同样吃瘪。
村里的村民们,根本不卖地给他们。
就连舍区的办公地点,都腾不出地方出来建造.
“这就是那些豪强乡绅的‘阳谋’。”
李逍出声说道,其实已经猜到了他们会这么做。
当地的豪强们根本不会坐以待毙。
无论北平多么好,这些人都不会羡慕的。
土地这样的资源只要在手中,需要做的事情就只找佃户耕种,坐享其成就够了,世世代代流传。
许多豪强的土地,就是从元朝的时候传下来的,在造反的时候,很多家族还给朱元璋提供过粮食和人丁,帮助战争。
即便是朝廷更替,他们只要有土地在,不管是谁当皇帝,他们随从谁,就能获利。
除非是有后代子孙败家,一次性全部败掉,才会衰落。
但这种事情几乎不会发生,家族手里有钱有粮,他们拥有的教育资源跟多,子女只会更优秀,更会读书,更加聪慧。
就比如明末时期的名将孙传庭,那就是典型的豪强家族的人,家里藏书数万,想学什么他爹都请师傅给他学,刀枪棍棒无所不通,天文地理兵法什么的,想学就学,十几岁就能考上进士。
类似这种的还有吴三桂,不过他是出自比豪强还高两个级别的望族,既学文,又学武,不到二十岁就考中武举,当官去了。
因为有土地资源在手中,无论是地方豪强,还是士族、门阀、世家.他们家族总能培育出人才,兴旺家族。
并不是说普通家庭出不了人才,实际上普通家庭出的人才也不少,比如这于谦,戚继光,卢象升等等都是例子。
但归根到底,拥有的资源越多,培育出人才的几率更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
李逍想要打破这种平衡,让贫富差距缩短,让人人有饭吃,能受教育。在人口的基数下,才能出现更多,各式各样的人才。
而对于那些当地豪强而言。
有人想要拿走他们手上的土地,就是要他们的命根子。
“糟了啊”
李景隆得知这个消息后,眉头一皱,道:“恐怕是那个雷雨会谈,那些家族的人合起伙来,串通一气,不允许百姓们卖地,这样一来,咱们的人连买个地方当做办差衙门都做不到.”
舍区是要有地方当差的,而且地方不能太小。